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   作者:曾重民
[导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多元学习需求进行分类指导。
        曾重民
        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中学         426185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多元学习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贴合教材主题,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阅读技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分层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近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思考与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针对性;分层指导
引言
        和传统的浅层阅读相比,深度阅读对知识面的覆盖更加广泛。深度阅读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合理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其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读书可益智,可修身养性。但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阅读成了他们望而生畏、被动、低效的学习任务。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阅读并不高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他们不知如何阅读,更不用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了。这主要与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关。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于死板,往往只讲解文章每段的中心思想,很少对文字进行解读,也忽略了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别出心裁。学生在阅读时如果体会不到文字的意蕴和魅力,就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这种阅读教学的程序化影响了学生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感。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于语文教育教学中。虽然利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便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现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过于关注课件的艺术化,导致多媒体教学逐渐形式化。还有的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过于追求理想化,但实际教学与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对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传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语文知识,进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但有些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这样的想法过于狭隘,违背了阅读教学的理念。狭隘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在阅读时只重视阅读的数量而不重质量,在学生阅读后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是否读懂了文章,更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不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
        2.1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要在实践教学当中了解本班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兴趣与能力相互结合,从而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教师也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学习技巧,通过科学的指点和多种层次的引导,强化学生的阅读把握能力和阅读联想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阅读训练强化学生在训练当中的动力。教师要熟悉本班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实际能力,才能够对症下药开展阅读引导工作。例如学生在学习《小石潭记》,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当中掌握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动机,所以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使动机能够放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引导时,通过设置具有区分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兴趣得到培养和启发,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适当分层引导
        教师通过对本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了解,并且在阅读当中划分出重点性的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阅读有效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在写作当中的文学素养,加快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性的理解和解读。教师要在上课之前确保将班内的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充分的摸底考查,并且考虑实际的状况来规划阅读教学规律。在授课开始之前,教师通过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当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从而不断地加强学生对各类阅读题型的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不做指导。教师属于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有的教师盲目地认为应当将主动权完全地交还给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噤若寒蝉不敢进行任何指导,导致学生天马行空地质疑,对于学生的回答遮遮掩掩浮光掠影,虽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但是课堂效率却差强人意。学生进行自由化阅读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学生也会天马行空地臆断和谬说。无论是师生进行问还是答,如果问题过多过细,过于浅薄,则会导致课堂教学平淡无奇,例如一篇优美的文章,被大量的问题分散成零碎材料,师生之间的问答代替了原有的欣赏与品读,此类教学模式下,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难以进行师生与文本间的心灵对话,导致语文教学成为了师生间的问答课。所以教师首先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近阶段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够逐步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与质量。
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多元教学引导,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指导,并且将分层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世铭.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
[2]王春泊.开掘生活源泉,书写灵动文章——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4).
[3]梁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