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   作者:廖霞清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推广,新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为了使小学数学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标准,新课程根据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
        廖霞清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546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推广,新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为了使小学数学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标准,新课程根据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方式和思考逻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阶段学生受身心发展限制,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对学生产生厌恶、抗拒等心理,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课堂中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率。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知识的学习和构建,通过思考探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有利于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比较零散、独立的,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相互联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完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充满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习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设计情境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2]。同时,为了使创设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游戏情境、问题探究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例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人民币生活中常见的货币,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如商场购物情境。教师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对人民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再组织学生模拟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购物。

如一件商品价值35,顾客给了营业员50,那么营业员要找顾客多少钱?购买物品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通过模拟购物情境,既能够让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有充分地认识,还能够在购物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任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教师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教学,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如书本、笔盒是长方形的,教室中黑板、门是长方形,粉笔盒、窗户是正方形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分别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将这两个形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要怎样把一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学生通过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而长方形的相交的两条边长度不同。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生由于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的不同,数学的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也会有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的探究性问题,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基础的数学概念分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促进整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受身心发展限制,思维、认知等各方面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3]。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先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概念和特征等知识点,让学生对长方形有初步的认知。再根据座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用直尺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再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将长方形的四条边相加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发现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左右两条边的宽度也是相同的,先计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再乘以二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先算出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再相加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掌控课堂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展开有效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任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莉.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的培养[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000(004):P.73-74.
[2]青松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反思[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 2019.
[3]樊红霞.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速读(中旬), 2019, 000(00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