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闪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步加强,人们也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
        孟津县环境监测站  河南洛阳  471100
        摘要: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步加强,人们也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良好的水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保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水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清理能力,能够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但是无法处理过于严重的污染。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并处理好地表水面环境污染能够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是导致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废水的控制与检测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贫乏的现状。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水污染;水体保护
        引言
        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监测能够全面客观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科学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精准预测水环境潜在风险。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风险挑战,传统监测技术已无法满足水环境管理业务需要,亟须研究开发新型水环境监测技术。我国新型水环境监测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新型监测技术发展不一、功能各异。本文旨在于系统研究我国现有新型水环境监测技术,明确新型监测技术的使用范围和技术特点,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撑。
        1水环境监测概述
        1.1我国水环境保护检测发展历程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水环境保护检测工作开展较晚,且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生产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到水资源供给。我国是一个地域宽广的国家,南北地区差别较大,国家也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在开展南水北调过程中,国家在各大主要水源区域建立相应的监测网,并逐渐完善技术规范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300多所水环境检测中心和3000多个监测站,大部分县市级都具备常规监测能力[1]。在检测方式方面,大多采用人工取样、分析为主要方式,并建立多种监测体系,常见的有水质自动监测、浮标监测系统、应急检测、拖拽监测系统等。
        1.2水环境监测必要性
        水作为生命繁衍、发育的基本条件,对人类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居民用水、农业用水及工业用水量增长迅速,加上众多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到湖泊中,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环境监管部门面对该现象,加大了治理水污染的投入,此过程中由于需要有大量水体质量数据作为治理依据,使各地区水环境监测工作量不断增加。
        在水环境监测中,可通过取样分析的方式,检测水体内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有机氮含量、无机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数据,将标准指标与检测指标对比,明确水体污染程度,以便于安排专业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因此,水环境监测属于恢复无污染水体、保证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工作。
        2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水环境监测以手工监测方式为主,主要监测指标为COD、氨氮、总磷等。采用手工监测方式,采样人员需要预先前往目标点位进行采样,水样采集完毕后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手工监测是当前水环境监测中应用最广泛、方法最简便的监测方式,具有监测数据准确、监测指标齐全、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当前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新型污染物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监测技术已无法满足更加精细的水环境管理需求。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传统监测技术就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反映事故发生当时水质的变化情况,具有相对滞后性,无法满足水污染事故及时分析和应急处理需求。在面对复杂严苛的取样条件时,采样人员无法及时前往取样现场。当采样点位和分析指标较多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监测部门组织管理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传统监测技术在面对新型污染物时表现乏力,无法客观反映当前水环境质量状况。针对上述传统监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亟须研究开发新型水环境监测技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强力支撑。


        3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措施
        3.1建立质控体系
        实验室内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与质量控制体系属于质量控制的前提基础。在开展质量控制中,为保障其贯彻落实,则应当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可根据《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方式,以文件模式完善质控体系,保证在监测工作开展中做到有据可依,成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守则,要求全体人员必须懂得质量目标。并且,还应当构建相应组织领导机构,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实施,则应当从上至下进行落实,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以最高领导者决策为依据,高度重视监测质量控制,根据人员能力及潜力明确其职能,划分各个部门职责,保证每个人员均能肩负起关键、基础的工作,加强部门协调合作,互助共赢,共同完成质控目标。
        3.2加强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水环境监测标准的规范
        加强水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提升国家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式,只有明确相关规定,才能提升国民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才能督促监测人员提高重视,加强规范化检测,能够在大环境下提高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另一方面来说,加强国家与有关部门对水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性,能够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工作依据。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能够促进他们互相合作,避免各自为战的重复行为,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和提升废水管理标准。如,为了确保饮用水和地下水的达标性,环保局与水利局要联动起来,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控力度,制定明确的排放标准,这样才能做到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和保护水资源的目标,充分发挥水环境监测的作用。
        3.3提高人员素质
        在水环境监测中,人员作为工作执行者,人员素质对环境监测质量高低具有决定性影响,需加强对人员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注。对于特殊岗位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当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关注人员培训教育,且对关键岗位人员实施资格考核认证,结合相应的绩效奖励制度,可全面促进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提高,推动管理体系实现有序运行。实验室在配制人员时,应当充分考量,保证其资格、能力等与检测项目需求相符,并通过继续教育、交流会、进修等方式,实时更新人员技能,使其接受新知识,适应岗位要求。同时,还应当确定不同岗位权责等,最大限度提高人员工作创造性与积极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日常管理中,领导者也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引导,使其明确认识到水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能够自觉以更加科学、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促进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
        3.4事后质量控制与自我检查
        (1)水环境监测工作与水污染治理效果及监测数据权威性息息相关。所以,工作人员应当将质量控制落实到整体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强化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加强事后质量控制工作在总结分析。
        (2)各级主管与工作人员需要对监测过程实施全面总结分析,寻找漏洞与弊端,及时修正处理,落实质量检测体系。
        (3)监测机构需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相结合,做好监测过程的内部审核工作,以审核时限自我提高与完善,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监测技术是实现水环境管理精准决策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则应当做好过程控制工作,为水环境检测结果可比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容卓璇.环境监测如何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J].清洗世界,2020(9):62~63.
        [2]毛和英.水环境监测的质控路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9):151+154.
        [3]史文科.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8,(47):24.
        [4]张海英.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