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崇慧
[导读]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按收入顺序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上级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两组,前15例设置为参照组,后15例设置为研究组,对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按收入顺序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上级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两组,前15例设置为参照组,后15例设置为研究组,对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其中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更佳,对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借鉴。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心理状态
        引言
        目前我国消化内科患者很多,主要是由于不注意日常健康饮食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比较急,且十分容易转变成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运用合理方法,逐步提升患者康复水平,纠正患者不健康饮食习惯,提升患者健康意识,从而防止消化内科疾病复发。在本次试验中,对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配合基础护理,得出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收入顺序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上级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两组,前15例设置为参照组,后15例设置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龄17~79岁,平均(45.32±5.16)岁;参照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77岁,平均(45.19±5.23)岁。两组以上数据中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结果数据。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降低患者对于环境的陌生感,态度可亲,与患者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2)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于患者负面情绪予以及时疏导;(3)通过健康宣传手册的发放和交流会、问答会的举办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保健意识和治疗依从性;(4)对患者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惯加以指导,让患者了解健康饮食和积极生活状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意义。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其中包括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得分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19.0/20.0,使用(x±s)、(n,%)的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于前者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于后者进行构成比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其中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n(%)]
 
        2.2 依从性分析
        试验组依从性 100.0%,比参照组80.0%高,P<0.05。如表 2。
                                                           表 2 两组依从性的对比分析表 [n,(%)]
 
        3讨论
        目前,常规护理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护理方法,在我国临床各科中均有着广泛运用,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使得护理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且还容易引起诸多的不良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还降低了其临床疗效。健康教育为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向患者普及疾病和健康知识,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在一种更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健康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自身疾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使患者能够更为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疗效,避免疾病复发。此研究中,试验组干预后睡眠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试验组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比对照组轻,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合理应用健康教育,可以较为显著地提升患者对相应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琴.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02):155.
        [2] 黄爱治,陈艺延,冯晓秋,李伟真.综合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对消化内科患者治疗饮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8):129-131.
        [3] 孔梅,邓小春.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152-154.
        [4] 贾慧珍.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0):177.
        [5] 张青.关于中国内科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21).
        [6] 于淑美,高建华.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母婴世界,2018,(21):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