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辛祥瑞
[导读] 摘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在实现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在实现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核心技术提升缓慢、资金与高端人才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需要得到解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现状;问题;建议。
        前  言
        在人们享受汽车带来生活上便利的同时,愈来愈发现其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问题不容乐观。正是处于这样一种危机意识,“新能源汽车”这一创新理念为人们所想到,并成功将其付诸于实践,新能源汽车时代正逐步到来。
        1.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库存现状与环境压力;有利于实现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1 产品规模增长空间大,产品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从产品规模方面表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年攀升,销量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根据“《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路线”预测:2025年,其销量约占汽车总销量的15%到20%,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从产品结构表现为:按种类分类,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比重最大,充当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力军的角色。
        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近些年突飞猛进,在布局上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应用,未来形势可观,成长进步空间大。
        2.2 政策实施效果较明显,补贴退坡成为必然趋势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行业,起初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消费的程度已经步入正轨,补贴相应合理下降是考虑到市场发展的自身规律,符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1]。
        2.3 技术路线框架设计合理,核心技术研发待突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总体布局始终以“十五”期间提出的“三纵三横”为基本框架。该贯框架穿着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历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三纵”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三横”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多能源动力总成电控等三大关键零部件系统。
        2.4 多重商业模式各具创新点,适应多样化的需要
        商业模式创新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各企业、政府、电网、营运商、消费者等多方面协调统一。目前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有多重商业模式,主要有定向购买模式、融资租赁模式、分时租赁模式、换电模式等。以上四种模式各具创新点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新能源试点工作的进行,未来更好更实用的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提出。
        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核心技术提升缓慢
        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大多数核心元部件依赖国外进口。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遭遇了不少技术上的阻碍:续航能力不足、成本较为昂贵、使用寿命偏短、充电时间偏长等等。另外,在电机驱动系统、燃料电池核心电堆技术、整车的节油率及可靠性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
        3.2 资金、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尚且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给予支持。资金匮乏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行业来说是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再者,在软实力上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缺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刚起步阶段,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尤其在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缺乏专业人才。资金与人才跟上来了,软硬实力方面相匹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更加健康发展。


        3.3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面对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明显充电设备落后了许多,这对后期产品推广工作产生主要影响。我国配套的充电设施进程缓慢,存在总体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3.4  过度依靠政府补贴
        近年产销规模的飞跃式发展,离不开背后政策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央与地方的两级补贴一旦减少,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带来很大影响。
        3.5 消费者大多持观望态度
        目前产业发展虽有一些成效,但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最终起决定作用是在消费者身上。观望、尝试、待其进一步发展是大多数人持有的保守态度[2]。
        4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为加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4.1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通过多种联盟的形式,构建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瓶颈,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整车与零部件的匹配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对重要零部件进行研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政策的实施也应多涉及核心部件技术的研发,加大这方面的补贴力度。
        重点放在打破动力电池所存在的局限,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在电机驱动系统、燃料电池核心电堆技术、整车的节油率及可靠性上的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要引起重视,可适当引进国外关键技术,避免过度依赖,重视自身研发能力。可通过提高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让相关人员重视对核心技术的突破。
        4.2 政策分布要合理,资金人才需跟进
        明晰政策框架布局,尽早完善国家技术标准,减少政策扶持的盲目性。政策退坡是必然趋势,应当把更多的补贴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提高性能、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上,打好基础,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得以健康发展。
        另外,政策应多惠及消费群体,如购买上给予更多补贴优惠,使用上如充电电价对其享有一部分折扣、大城市不限行等一些特殊便利,这会大大吸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
        资金的投入也应多涉及技术研发方面,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跟进。从国内发掘有潜力的专业知识人才,让他们多加参与实践,争取早日培养出更多的核心骨干。部分环节所需的精英人才可以从国外适当引进,借鉴学习他们身上的专业经验。
        4.3 完善配套设施,发展服务业建设
        配套充电设施布局要合理、扩大范围。先要做好市场方面的调研,了解哪些区域需要进行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所需数量的多少,哪些地方需要提供私人充电桩,要及时跟进。一方面,优先发展人流多的公共领域,如在超市、厂商、餐馆、电影院一些领域建设充电设施。另一方面,私人领域也要涉及,在一些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小区甚至高端客户的家里匹配充电设施。再者,后期发展过程中,在有条件的高速公路站点也要适当安排建设。后期服务也应值得重视,应同时增加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注重发展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消费信贷等现代汽车服务业,为促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展做好全面保障。
        4.4 商业模式需革新,推广力度待加强
        商业模式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推广效果是否明显。商业模式要多加应用创新性思维,可借鉴特斯拉背后的“互联网模式”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学会借助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渠道、互联网体验、互联网传播。每一环节的设计要与消费者密切挂钩,可在消费者进行试用产品的同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要与顾虑。
        结束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纵观未来,相信新能源汽车能创造出属于它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钱翌,宋开慧,张培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浅析[J].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 张庄琪.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调查及展望[J].当代经济.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