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南献增 祖标林
[导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物探技术水平趋向成熟,社会对物探技术应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河南濮阳  4573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物探技术水平趋向成熟,社会对物探技术应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物探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文物发掘研究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文化保护的工作质量;对古遗迹断代,重要古建基础状况、大型古建筑地下遗迹现状及古墓探查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文章以物探技术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在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考古;文物保护;物探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物探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地质以及环境的详细勘察,可以帮助考古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全面的了解古墓的分布和结构特点,对后期的古墓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发掘工作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研究分析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探技术的概念
        所谓物探技术,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张针对一系列地球物理磁场的分布和变化动态进行细致化观测、认证,进一步明确有关地层的岩性和特殊区域的地质结构,锁定各类能源的所在位置。该类技术主要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投入到考古和文物保护事务之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原文物研究所所长黄克忠和滁州文物保护研究所小组的一次考古活动,期间物探技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支持服务功效,其开始被一系列学术专家认可和支持。
        二、现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有效应用措施
        1.古墓探查
        从目前我国古墓保护工作情况看,总体情况不够理想,盗墓或破坏古墓等现象频发。再者,深受地震或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古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而应用物探技术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帮助工作人员全面探查古墓的具体情况。我国大多数古墓埋藏深度不足且墓室普遍由砖块及石块累积堆砌而成,古墓内外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性。应用物探技术能消除探查结果准确性的风险因素。利用物探技术探查古墓时,往往采取等视电阻率法,即主要通过向地下供电等方法获取各个区域电阻率的分布情况,便于准确推断地下遗迹的具体位置。同时,基于多次测量结果能判断出古墓大致深度、位置及轮廓,绘制出详细具体的平面图。结合实践资料发现,部分古墓上方经常出现磁力异常的现象。探查古墓期间,灵活运用磁力勘探法可得到令人满意的勘察结果。古墓上方为何出现磁力异常现象是专家研究、争论的焦点及重点问题。部分人员认为古墓中存在大量铁制作的随葬品或被磁化的物品,极易造成磁异常情况。此外,另一部分人员认为古墓内部的空穴效应较为明显,且内、外部土壤性质深受古墓长期隔绝的影响,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一旦墓穴周围所分布的土壤受地球物理磁场影响,则可能出现磁化情况,促使墓穴周围形成庞大磁化体。
        古墓探查时不可避免应用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式,如遥感、弹性波反射法、探地雷达法及高精度重力测量等方法。由此可见,探查古墓时物探技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不止能大幅度提升考古工作的效率,更极大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即便我国考古工作水平持续进步,但受古墓情况趋向复杂的影响,探查期间以保证古墓安全完整为首要任务,对物探技术应用提出全新的要求。物探技术对探查古遗址及古墓等地下遗迹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能以节约人力、财力为前提条件,妥善完成地下遗址的探查任务,明显优化考古工作流程,消除挖掘不合理及操作不正确等因素的影响。
        2.古建筑地下遗址探查方面的应用
        结合现阶段已有的一系列古建筑探查结果观察分析,有一些古建筑地面部分的保留现状不尽理想,可地下基础却得到了完好保存。

而部分古遗址建筑经过时间推移,坍塌后的有关文物便会随地被掩埋,由于它们与周边环境在物流性质上有明显区别,故可以考虑配合物探技术来探查对应的古建筑地下遗址。
        就好比说是探查朱元璋在安徽凤阳县创建的京城遗址期间,技术人员便先针对留下的鼓楼和皇陵残缺部分进行探查解析,并配合航测图片来全方位地呈现出古城墙的分布位置。随后则是利用电阻率法来确认古城门的位置和埋设深度,把握当中金水河的具体流向和不同组成结构的分布情况。因为现阶段有关地质结构比较繁琐,加上探查对象多有不确定性,选择使用物探技术将有利于赢得更好的探究成效。又好比说是在探查古泗州城遗址期间,有关机构借助长期探查活动了解该地由于当年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导致全城完全塌陷于泥沙之中,较多建筑物都被深埋地下,于是便决定使用地下钻孔法来判定当中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即配合电阻率法和频率探测等各类物探技术的融合使用,很快地在探测范围中锁定了墙状物体,随后获取了重要的数据信息,判定这类建筑物便是地下遗址。
        3.地球物理方法断代方面
        断代属于考古领域中极为关键的研究内容,结合相关资料钻研分析,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人员就已经使用物探技术来进行断代,即在融合磁性地层学和有关调查模式基础上,确认古代遗址的现存实例。对应的原理为地磁场的极性和磁倾角持续变化,技术人员应该实时性地检测区域磁性的变化并设计出地磁年表,方便日后针对地层坡面的时间和位置进行准确性分析,如针对地区石器文化遗址进行断代钻研等。
        三、物探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全国各地留存了许多古代遗迹和文物。尤其是石质文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质文物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受到大气、降雨、风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其加以保护。而在对石质文物开展保护工作之前,除了对文物所处环境进行评估之外,还需要对石质文物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提高文物保护的质量。
        1.古文物可能会受到风化、空气温湿度、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利用电阻率法、声波测量法等可以对古文物的破坏程度进行探查,进而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保护,可以使得文物保护工作事半功倍。
        2. 由于石质文物不同区域部位受到的风化作用不同,导致其受损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石质文物采取加固保护措施之后,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措施效果进行勘察。物探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相关文物保护工作者,清楚的掌握文物当前的受损状态,而且还能对防风化液的深入程度进行测量,有效的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质量,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和保障。
        结束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物探技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发展趋势,其技术应用优势相对鲜明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综合考虑考古及文物保护主体对象多样性的要求,适当改进物探技术的应用方式,提前做好被探测对象的实地调研工作。并且将文物古迹调查及地质调查等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作用,合理布置考古及文物保护现场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邓中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9(26):258.
        [2]陈燕.基于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9(4):130-131.
        [3]高建强.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物探技术的应用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154-155.
        [4]任攀虹.城市建设中工程物探的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4):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