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段旭东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段旭东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中强化渠道防渗漏技术可以直接提升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渗漏造成的经济损失。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农田水利中强化渠道防渗漏技术可以直接提升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渗漏造成的经济损失。经过渗漏处理后的渠道,渗水体积可减少50%~80%,使渠道整体的输水能力提高、输水可靠性增强,在加快灌溉水流速的同时,提升了灌溉效率,并延长了渠道的使用寿命。农田水利工程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创新,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进步。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
        1水利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优势
        1.1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性
        现阶段的农业农田防渗漏工作大多数是通过混凝土提升沟渠的密度,防止在浇灌过程中出现水资源流失的现象。水资源农田灌溉环节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对于地表下的水源污染治理起到了缓解作用,进一步维护了该产业的平衡运行。
        1.2改善土地盐碱化现象
        农业农田灌溉初期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的方案,农田灌溉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可以大大提升农田灌溉水源的使用效率,使其充分滋润作物成长。而水资源的不足会提高农田发生盐碱化的概率,因此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作物产量。充足的水分供给可以提升土质性能,使土壤性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改善土地盐碱化现象。
        2农田水利渠道渗漏原因
        2.1生物破坏
        农田水利渠道一般经过老鼠、蚂蚁以及野鸡等动物的洞穴,这些洞穴即使在初期被合理破坏,但在渠道的使用中依旧会“卷土重来”,因此容易出现渗漏通道。在雨水较多的汛期,河道水位渐高,动物活动后的沉积物被积水冲落,造成渠道渗漏。有些洞口的结构较为密闭和坚固,渗水现象轻微,但在长时间的渗水作用下,“滴水穿石”的现象终究会出现。小型的渗漏点扩大转变为形态可观的渗透口,形成渠道漏洞,致使水利渠道内部管涌、渗漏现象严重,甚至导致渠道整体变形坍塌。
        2.2地质原因
        在农田水利渠道的修建过程中,因施工条件苛刻,需要依据具体地势修建。筑渠用土一般就地取材,但水渠干线沿途分布的土质大部分为沙土或砂砾石土,此类型土黏结性较差,抗水性不能满足筑渠要求,在使用时很难被碾压密实。因此渠道的整体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修缮和浸泡,最终会导致渠道发生渗漏。
        2.3人为破坏
        渠道修筑的实际过程一般会贯穿在地里行间,纵横交错的形态较为常见。渠道内农民活动较为频繁,尤其是在田埂修筑时期。渠道修筑用土取材困难,人们修筑田埂时会在渠堤坡脚处直接取土,使渠道坡脚处出现较多条带状失土坑洞,导致渠道表面防渗层的有效性下降,在减弱渠道抗压抗挤能力的同时,严重降低了渠道的安全性,雨季汛期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故。
        3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具体应用
        3.1土料压实防渗技术
        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创新看,土料压实防渗技术对于农田灌溉施工中的渗漏治理效果显著,并得到大力推广。便于现场操作,无需投入过高的成本,应用优势显而易见。其所选用的材料较为普通,可以随时获取,操作步骤相对较为简便,工艺流程并不复杂,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田灌溉施工中得到普遍推广。总之,要从多方面严格控制各个参数,进而满足现场的施工需求。在应用该技术前应该进行材料性能试验,必须确保其防渗标准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时才可投入使用。同时,要注意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组织培训,加强个人安全方案意识,在现场操作中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施工。


        3.2石料衬砌防渗技术
        石料衬砌防渗技术选用石料进行沟渠搭建,其治漏效果也较为显著,可满足浇灌需求,同时起到防冻作用。砌石防渗创新在于材料可以随时随地选取,抗冲击流速大,耐磨能力强。在具体施工环节中,搭建结构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特征选取,常用的有护面结构和挡土墙结构。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注意表面的清洁工作,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完成角度设计,并在底部用碎石铺垫。随后进行土墙堆砌,操作工艺一般是自下至上,由底部到坡体完成铺垫。待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在表面洒水以完成表面的保养工作。
        3.3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
        本着节能环保的作用,选用混凝土作为原材料进行渗漏治理的性价比较高。综合各地的防渗漏治理模式来看,该技术也是现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工艺。
        1)地基处理。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完成沟渠的脚线以及渠口线施工,随后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制定适宜的挖掘方案,如人工或者设备挖掘等模式。混凝土衬砌施工大多数是新建沟渠,由于地形不同,需要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新建或者填方操作。在新建挖掘施工中,由于地形结构相对较为稳固,在表面挖掘施工中会影响其稳定性,因此施工中必须做好表面清理工作,根据需求进行回填并做压实处理。在填方作业过程中,其自身结构并不是十分稳定,因此在操作前要浸水处理,随后再将表面压实,满足密度要求。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施工时,则需要保证沟渠内的水分被全部排出,风干后方可进一步处理。为降低其他因素给渠道带来的干扰破坏,坡道削除处理应该在浇筑操作前完成(约1d)。削坡操作的标准要严格按照图纸展开施工,最好是通过挂线进行精准处理。
        2)支模。在混凝土衬砌渠道作业中,支模环节非常重要。结合选材的不同,模板的类型大致分为木质、钢结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工程规模不大时,通常选用钢质和木质类型。在模板搭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以下参数:第一,要将长度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情况下,木质模板的浮动值为2cm,而钢质模板稍精确度高,误差值要控制在1cm以下。第二,混凝土施工中薄厚度和缝隙标准值的浮动范围也有严格的标准,木质结构不能超过3mm,钢质结构则应控制2mm以下。临近的模板要保持在同一平面,误差值不得超过1mm,拼装时缝隙及相关辅助设备打孔操作时也要控制在1mm以下。拼装操作要精确度高,严格控制浆液流出,表面平整度要符合要求,变形度要在可控范围内。现浇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误差值要控制在1cm以下,宽度误差控制在3cm以下。所有施工操作要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完成。
        3)正确选择混凝土材料。①水泥。水泥的使用环节,应该结合设计标准选择性能匹配的材料。此外,还要熟悉相关材料的使用要求,加强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并深入了解施工要求,保证操作的合理性。在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现象。②水。水资源较为宝贵,除满足需求外,还要合理利用。工程用水应进行规范处理,已被污染的废弃水质切不可再使用,以免影响施工质量。③骨料。骨料施工场所要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开阔性要好,骨料大小满足施工的参数要求。粗细骨料都有相应的标准,粗骨料直径要不高于施工中钢筋的2/3,断面的长度应不小于边长的1/4;较细的骨料性能和整洁度要符合要求,尽量选择优质级别的材料。
        结束语
        水资源匮乏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农田灌溉工作要寻求适宜的发展技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进一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具体的农田灌溉作业中,要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农田灌溉技能,具体的工作效率取决于现场所选工器具的性能。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田灌溉工具越来越先进,对现场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文婷.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意义与防渗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2):46-47.
        [2]李晓伟.浅析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9(12):147-148.
        [3]刘曦洋.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11):89-90.
        [4]吴光理.试析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防渗技术[J].内蒙古水利,2019(10):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