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探讨 张宁波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宁波
[导读]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智能化是后续发展的趋势。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陵川县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化、智能化是后续发展的趋势。结合国际先进的电力设备管理模式,探讨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针对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智能系统的功能实现及设计方式。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思考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除了要面对国内同行,还要与国际企业竞争,对电力企业发展而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发展,同时也包括企业管理模式智能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包含基础设施管理和电力系统生产管理。
        1优化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优化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当前在技术层面上,电能无法进行大规模储存,电力的生产、输送以及销售就成为了一个连续的整体。如果诸多环节中某一个环节发生了安全事故,那么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轻则导致设备损坏以及停电,重则引发人员伤亡,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因此,电力生产的内质特质要求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电能作为现代人们生活和生产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一旦发生电力安全事故,那么就可能给用电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部分电力安全事故甚至还会引发一些电力次生灾害,对全社会都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也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如果发生电力安全事故,那么必然会使企业形象受到损伤,给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由此能够得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到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及其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探讨
        2.1全面评估电力生产安全情况
        想要真正把企业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潜力充分激发出来,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能够全面的评估当前电力生产的安全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生产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监督评价管理方案。电力企业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引导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去。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能够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实时监督,促进监督评价体系的开展和落实,有效减少安全风险的出现几率。风险评估体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评估出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为风险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估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及时寻找在安全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作出解决方案。
        2.2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有效应用,是检验一个电力建设企业是否“够格”与“称职”的前提和基础。电网建设企业可在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电网建设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起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高效且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及借鉴国际先进电网建设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电网、设备、作业等多个方面的风险管控。通过利用建立符合电网建设企业特点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最终达到风险超前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目的。电网建设企业需在积极响应上级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构筑新形势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全方位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从部门设置、人员状况、业务特点等实际出发,积极建立起相应的策略与机制,在初步搭建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基础上,结合既往管理经验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与丰富。另外重视将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要求均作为内容写入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当中,确保电网建设企业不同岗位均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均有相应的风险管控指导与评估机制。


        2.3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①加大宣传力度。电力企业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来抓,加大安全管理宣传和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结合生产过程中具体案例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指导,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杜绝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和从众心理的产生。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目视化管理,利用醒目的图形和文字对员工操作规范性加以提示,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操作行为合规性。②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生产安全监督小组,赋予安全检查小组独立行使权力的职能,加强电力生产环节安全检查,提高安全检查人员安全理念和管理意识,对员工失范行为要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教育和严厉处罚;定期组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例会,对日常安全检查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与各岗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绩效挂钩,从而提高电力生产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2.4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提前了解整个模型的结构是进行电力生产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前提。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是电网资源模型和运行逻辑模型的组合,这样能充分保证基础数据模型的统一。之后要深入分析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全面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①数据存储设计。我国电力企业信息整合采用的是国际标准,主要有IEC61968标准和IEC61970标准,后者的使用频率更高。组成IEC61970标准的是CIM(公共信息模型)和CIS(ComponentInterfaceSpecification,组件接口规范)。CIM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其功能在于对能量管理系统主体做出描绘,有助于电力企业数据模型的建立。虽然CIM具备的功能性作用非常全面,却无法完成业务流程数据整合,无法存储数据。所以,Oracle数据库成为缺陷管理数据的主要存储渠道。②接口设计。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并不简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让数据总线结合适配器完成接口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统一数据传递内容格式,缓解系统数据集成压力。
        2.5做好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工器具管控中,要遵循“以旧换新”的原则。如果在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或者试验过程中发生遗失、损坏或者试验不合格的状况,那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向管理部门或者安全员进行反应,将相关状况记录到工器具管理台账中,然后才能够进行替换。另外,如果由于工作人员自身操作违规、故意损坏、保管不利等人为原因所导致电力工器具出现丢失与损坏的,那么应该由相关责任人来承担责任以及设备的更新费用。在日常管理中,要帮助工作人员养成正确、安全选择和使用电力安全工器具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合理、规范的使用安全工器具,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安全工器具本身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设备条件。
        结语
        电网建设企业通过从多个方面落实,确保企业能够建起一套系统、规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实现安全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建立符合企业现实情况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安全管控意识,并通过高效的管控措施,在确保电力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时,保证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均能各司其职的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针对进入一线的操作员工能够在更加安全、环保的环境下开展作业,始终保证整个作业过程中的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海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J].科技风,2020(08):192.
        [2]任东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探讨[J].电力设备管理,2020(02):82-84.
        [3]张建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4):111-112.
        [4]叶明.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1):129.
        [5]陈芝荣.探析风险控制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中),2018(1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