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崇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企业的发展数量和发展势头逐渐加强,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需求,全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渐扩大。
        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企业的发展数量和发展势头逐渐加强,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需求,全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渐扩大。因此,我国电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电力科学管理,更需要全面的发展电能。由于电力工程设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规划,进而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国民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电力系统应用越来越频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为了推动电力技术创新和发展,提升我国下一代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技术水平,进一步研究电力系统智能电网资源配置关键问题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电力系统智能电网规划技术水平。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智能电网在我国现代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电力系统如何规划
        电力系统的规划可以按照时间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同时,为了丰富电力系统的规划维度,可以在电力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加入远近相互结合的因素。一般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中,近期规划往往指的是电力系统的五年规划,主要是应对当前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来执行的,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负荷,保障电能使用的高质量。同时,依照当前的电网规划布局,实事求是地实现电网的改造。电网的中期规划一般是指电网在10年内的规划,中期的规划需要和近期的规划两者相互结合,实现电力系统规划的无缝衔接。中期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电网系统结构的确定,为长期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远期规划,顾名思义指的是电网的长远发展和规划,主要是应对电网的未来布局,谋求电网的战略性发展,确定电网的基本结构,从而按照可行性可发展性可实施性来实现电力系统规划的长久设计。随着数字模型相关学科的发展,利用最优化方法以及运筹学等学科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的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结合多年的电网发展经验,可以更好、更快捷地实现电力系统的发展。此外,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不能完全依赖相关优化方法的计算,还需要与实践经验相互结合,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谈理论带来巨大的计算篇幅,把电力系统的规划形式化发展。
        2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优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智能用电安全保护系统等技术和先进的智能配电网管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配电网,且逐步形成一套智能电网自动监控和管理安全保护系统。这不是对现有的配电管理网络技术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应用各种先进的配电设备和技术来提高智能配电管理网络的可靠性和整体运行效率。
        2.1 扩展电网范围
        电力系统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电力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同时还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积极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现代电力技术的进步和飞速发展,各种新能源技术在电力系统智能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技术水平、扩大智能电网运营规模等。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电力的依赖和需求巨大,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有必要考虑构建一个智能电网系统来连接整个电力系统。智能电力系统和一些智能电网系统技术融合可以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电网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智能电网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病毒对软件的侵害和外部物理的侵害。智能电网系统能够持续更新升级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保证自身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一直维持最新版本,使电力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输出电能。当智能电网自动控制处理系统遭遇外界物理损害时,系统可以在运行状态下进行诊断,将不能正常工作的部件从系统上分离,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高效运行,从而切实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
        3 应用分析
        3.1 对电网的电力负荷进行测算
        在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过程中,要对电网的电力负荷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分析,实现电力负荷的测算,同时,设计的要义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便于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中实现数据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化的测算,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布局来设计电网,实现电网的规划和发展。电力的规划主要包含建设完成的电力设施以及在建的电力设施进行电网负荷的测算,从而对电网负荷的增长情况实现科学的规划。
        3.2 实现电源以及电力电量平衡的规划
        电源规划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电源是对电网系统的电能供应。电力电量的平衡又在另一个维度束缚着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根据电源的供应分析结果以及电力负荷的计算从而实现对规划布局的优化。如果有效地确定电网的变电设备的容量,需要做好电量盈亏的情况。此外,电力电量平衡还需要确切地考虑不同的分区电量的交换以及盈亏情况,从而根据各方面因素实现对容量的科学增加和减少。
        3.3 提高电网可靠性规划措施
        电网核心内容是配网,供电系统安全受到配网安全影响,规划改造配电网应结合可靠性关键参数,提高改造水平。配电网规划改造需分段设计,传统设计配电网需对系统整体规划,能保障配电网运行效率,但配电网出现问题会延长检修时间,影响供电系统稳定性。规划配电网时应分段设计,配电网改造需遵循技术原则,随着配电网技术升级,先进配电技术使线路更稳定,依据先进技术提前诊断故障,保证供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网规划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电网运行质量,提高供电网可靠性。实际工作中要考虑配电网情况进行改造,必须保证正确选取样本,配电网辐射范围较大,固化中采用不同改造标准会影响配网规划工作,配网改造中应合理控制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借助负荷变化增大配电架空线路截面。采取措施保证电力设备质量,及时更换性能差的设备。配电网运行中应改进技术措施,更好地保证配单网规划改造工作顺利进行。采用信息系统对数据汇总,建立配电网规划模型,可以更好地观察规划中的不合理处。配电网规划中,需合理采用满足要求的设备,为提高配电网规划效果,应采取科学隔离措施,有效降低配电网运行中产生的损失。
        4 结语
        在建设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必然会面临一些技术和体制上的问题。电力行业要重视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管理,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监控,自动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为电力人员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处理相应问题,降低事故隐患概率,发挥智能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实质性作用,促进电力行业平稳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海雯,徐怡,张沫然,等.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测试,2020(3):64-65,127.
        [2]王雷.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24):140-142.
        [3]梁志强,黄承霞,朱金,等.浅论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10):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