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运用 崔柔刚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崔柔刚
[导读] 摘要:整合优化医疗设备,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性管理,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而达到提升医院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整合优化医疗设备,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性管理,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而达到提升医院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强化管理,整合信息化以及新系统化的技术手段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分析新形势之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探究信息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切实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以及水平。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都应用到临床诊断当中,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以及为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检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现在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医疗设备种类较多,价值较高,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医院设备管理的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发展对于医疗设备的需求,而医院在拥有先进的医疗水平的同时,必须具备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医院的发展相匹配。因此在医院的设备管理中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来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让医院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一、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1.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医疗设备是固定资产,也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较大,但同时医院也在使用设备创造利润。医院的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关系到其创造的最终价值。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则是采用日益精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专门的设备管理系统,将医院设备的采购流程、使用维护流程、使用生命周期等以数据信息展示出来,方便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安全性。
        2.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意义
        医疗设备不仅和患者的诊疗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医院进行学术教研的重要工具。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诊断、治疗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辅助。患者在选择医院就医时,该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生技术都是重要的参考条件,因此设备也是医院竞争的一股重要力量。医疗设备管理涵盖了采购、使用、维护、维修、报废回收等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医院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通过现代信息化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档案、采购、使用效率、质量、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使各医疗设备的调用、管理更为方便,提高了设备采购的时效,避免了医疗设备的闲置和重复采购。
        二、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现阶段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切实凸显医疗设备的价值与作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真正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就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手段。
        医疗设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在信息技术以及系统化技术的支持之下,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验收、巡检、维修、预防性维护、报损等环节。查询分析医疗设备的各种数据:维修记录、巡检记录、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记录、计量测试、质控记录等,通过信息化数据实现设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内医疗设备的维修、PM、采购记录,进行FMEA和FTA,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为采购定提供参考。
        通过信息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式可以加强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充分的保障了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的数据体现,为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融合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安全。

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在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仅充分的凸显了医疗设备的医疗价值,也切实保障了医疗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在根本上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以及水平,彰显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三、信息化管理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1.购买医疗设备
        医院的医疗设备购买需要经历不同的环节,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从医疗设备的验收以及安装调试,再到验收以后设备的入库以及后期的维修保养等都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信息系统记录了医疗设备供应商的名称、设备的信息、维保公司的信息、发票记录和保修期限等等,这些信息方便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提示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按时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了医疗设备的损坏。同时也方便设备管理部门与售后进行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医院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
        2.管理设备档案
        传统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都是由人工进行录入和维护的,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录入和校对时间,同时由于工作量较大,再加上人工操作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问题,导致了医疗设备信息的不准确和缺失的情况,对于医疗设备后期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统计造成了困扰。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就可以极大的提升设备管理的准确率,在设备购买以后通常都会粘贴有设备标签,然后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扫描标签就可以把设备的各种信息包括购入信息、保管人信息等录入到信息系统当中,方便医疗设备的管理同时也为以后医疗设备的盘点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医疗设备的一些基础资料包括设备安装图纸、电路图纸和医疗器械的注册证、验收报告等,通过电子化的手段进行扫描也方便了日后的查阅和参考。
        3.提供医疗数据
        医院的医疗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能够体现出医院医疗设备运行中的各种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为医院购买设备提供可行性认证,同时也可以为医疗设备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查询到医疗设备的各种统计信息,分析各类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即将进入报废年限的医疗设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设备突然损坏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影响,保证了医院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4.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的信息化管理成效
        对医疗设备维护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设备的维修管理和设备的保养管理:①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每一次设备维修的相关数据,包括维修次数、维修工作量、维修花费等数据,统计计算该设备投入使用后获得的收益,将设备的收益与支出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该设备的综合性能是否实用,为今后采购同类设备提供参考。②设备的日常保养是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日常诊疗精准度的重要工作,
        因此绝对不能忽视,而信息化系统将设备的保养周期录入管理档案之中,通过对每次保养工作的计算(保养内容和保养工作量),计算出更科学合理的保养周期,并可设置提醒时间,一方面减少了保养过密的劳力浪费,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对保养间歇性忽视。
        结束语:在新形势之下做到了医疗设备的信息化以及系统化的处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完全符合JCI的质量与安全要求。因此,在今后要根据医疗设备管理实际状况合理的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而在根本上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学斌,步路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1):123-126.
        [2]芦铭,卢平,蒋协远,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120-124.
        [3]韩梅,韩力,于囡.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模式[J].医疗装备,2019,32(20):59-60.
        [4]白丽勤.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20):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