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赵明虹
[导读] 摘要:开展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人工进行,这种工作模式较为费时费力,并且还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杭州通泰测绘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开展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人工进行,这种工作模式较为费时费力,并且还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未来需要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土地勘测定界系统。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系统;设计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开发利用速度随之提升。未来需要注意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这能够更好的让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技术型的服务,而这就需要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支持。
        1.符合规范标准的土地勘测定界系统制定需求
        土地勘测定测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来计算土地当下的分类面积和总面积,这种方式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并且这种方式较为费时费力,对于土地的报批工作会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测绘工作内外业都已经落实了各项信息技术,并且内业大部分的时候都在专业软件平台上直接操作,在很多时候这种工作方式方便了工作,也减少了出错的概率。但是软件平台只是一种通用的平台,缺乏对特定功能进行定制的需求,比如说统计面积、检查面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开展人工计算。而有些地块面积较大时,就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行政区划、国有土地、土地类型等等,计算量较为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内业的自动化发展,提升工作效率,未来需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规范化土地勘测定界系统。
        2.土地勘测定界一般步骤以及相关概念
        2.1土地勘测定界一般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实际土地的大致范围,主要的方式就是根据相关单位收录的地籍信息来对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如果发现疑问,需要在现场直接提出,解决之后才能够开展下一步骤的工作。
        其次则是需要控制点的布设。由于征地范围一般来说都比较小,因此需要将等级控制点作为测量区域,进行加密工作,保证图根控制点布设均匀。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埋桩,随后再对控制点进行检验与测算,从而达到控制需要的标准。
        第三则是需要开展这一位置的地形图测绘,这一工作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在野外进行实地测绘,第二种就是根据当下拥有的资料来在实地进行补测。
        第四则是需要对权属界线进行测定。权属阶段是对土地所有权划分的主要方式,而这一界线的测绘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实地测绘,也就是根据测绘仪器来对土地进行测绘。第二种为调绘,这种方式就是根据拥有的地形图来进行实地测绘,再通过数据来绘画成图。
        第五则是需要权属单位来进行签字确认。一般来说签字确认这一步骤是在现场测绘之后才会进行,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出现变故。
        第六则是需要核实实际使用面积内部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已批准的农用地界线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将这些数据落实在测绘工作底图上,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当下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新的调查与分析[1]。
        2.2土地勘测定界相关概念
        界址线:在地块边界线上,需要选择能够表示界线的转折与弯曲特征的关键
        点,从而使用多段线来形成封闭的多边形。
        界址点:界址线上的转折点也就是界址点,属于确定地块界线的重要标志,这一概念为确定地块地理位置和量算地块面积的基本依据。
        在设置界址点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界址点的实际含义,只有掌握了界址点,才能够描述承包地块的四至关系,从而更好的测定界址点坐标,划定界址线,计算地块的实际面积。可以说对于地块实际面积测算来说,界址线和界址点的重要性都比较关键,测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重视。
        3.功能模块设计及功能实现
        3.1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实际操作流程可以发现,作业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项目设置、图形操作、成果输出三方面。每个模块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都将会展示出具体的功能以及价值。下图就是功能模块当中的三大方向模块结构图:
 
        图1 作业流程当中三大模块结构
        3.2主要功能实现
        3.2.1项目设置
        在开展项目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当中的一些常用功能进行设置,这些内容当中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完成时间、项目所在地等等。在这些内容设置完毕之后,需要将项目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内,而单位负责人、审核人员则是需要在审核完成之后将数据存为XML格式。如果需要后续继续查看报告,不能够直接下载,而是需要重新读取。而在行政区划设置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当中的行政区划数据过多,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来记忆,那么就非常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连接地名数据库,并且还需要定期进行更新。这种更新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对行政区域不熟悉而产生的一些错误。
        3.2.2图形操作
        在设置项目结束之后,还需要注意对界址线进行操作,具体来说就是查看界址线的方向以及起点,观察是否闭合,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修改与处理。而在土地勘测定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注意对界址点间距进行限制和处理,那么生成界址点时,就需要根据设置的最大距离来完成加点工作。除此之外,生成界址点工作还需要生成界址点号以及界址点坐标表,完成之后导入数据库当中,这方便接下来进行查询以及修改的后续工作。在当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当中,需要将所有的土地类型都导入其中,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选取,从而生成规定的格式以及标注。
        3.2.3成果输出
        在所有的土地分类工作结束之后,就需要开展面积统计检查工作,主要的内容就是测定面积量算内容,其中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不同权属单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等。项目用地面积和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主要的解析方式就是使用坐标或者图解坐标来计算总面积,这一工作也可以使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量法来进行计算。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各个分类面积总和和界址线总面积的误差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根据面积来开展平差计算,更改图上的注记面积。如果相差太大,那么就需要核查各个面积的准确性,直到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确定了面积没有问题,那么就可以输出成果,这些成果的格式在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方式,比如说文档、表格等等。在程序编制之前就需要将不同的成果设定为模板来进行打包,这样在输出成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调用。而在历史项目当中,能够查看之前做的所有项目,同时还能够查询到每块土地的界址线,这能够更好的实现与GIS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工作。
        结束语
        未来使用土地勘测定界系统,能够自动标注界址点、地理类型,同时还能够自己检查统计的成果,将相关数据直接输出。这种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免去了手动输入数据的繁琐,同时也提升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连元.试析土地勘测定界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设计与关键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2):264-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