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王宁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王宁
[导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更加重视,环境破坏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威胁方面,体现在深层次的地质灾害方面,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影响较为恶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极为必要。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更加重视,环境破坏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威胁方面,体现在深层次的地质灾害方面,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影响较为恶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极为必要。基于地质灾害勘察得到的基础资料,合理分析现阶段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内容,采取合理的工程治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起到灾害预防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策略
        引言
        所谓的水工环地质技术主要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重要依托,针对地表下层地质结构进行深入观察,通过明确掌握相关数据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防止地质灾害问题的频繁出现。结合当前应用情况来看,水工环地质技术已经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且在技术应用效果方面表现良好。
        1灾害危害性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以往的经验,在地质灾害出现后会带来以下危害:(1)区域内的房屋会在灾害影响下出现倒塌,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导致区域内的公路或铁路出现塌陷的情况,或者道路上会被土体掩埋,导致交通不畅。(3)对于城镇建筑物造成破坏,如学校、工厂建筑、机关建筑等。(4)毁坏了现有的农田、已修建的水利设施,农作物也会出现浸泡、覆盖等情况,导致农作物减产。(5)破坏区域的电力线路、信号传输基站,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状态。
        2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2.1明确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区
        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区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基础上,叠加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危害程度的综合分析来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综合分区就是根据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危险性程度(等级)的区段。根据一般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三个等级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方法和步骤如下所述。(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及分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主要受岩组条件、构造—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以及降水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上一节,已经对本区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及分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主要从社会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伤亡损失程度两个方面考虑。根据本次详查的要求,对危害程度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评价和分区。
        2.2做好参数的计算
        在搜集完边坡基础材料之后,来全面分析这部分数据,并进行分段边坡,对于边坡的各类图土质情况,来行之有效的设计边坡设计支护方案。但是为了促使选择而来的支护方案更为科学合理化,在进行边坡参数进行整理运算的过程之中,来提升精准性,得要注重边坡待回填长度、类型与高度等内容,之后严格评选而来的该类边坡施工的安全等级。比如,在针对某加油站边坡A-B-C段进行支护设计的时候,坡顶为加油站入口和充电区域,场地标高为887.0m,想要保障边坡稳定性,那么回填之后的边坡高度得要控制在3m~4.5m之间。除此之外,在进行边皮支护施工的时候,得要预先将该段土质边坡的天然重度、基底摩擦系数与饱和重度确定出来,从而设计而来的支护方案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性。


        2.3支挡工程
        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临近山体、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进行支挡工程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缓冲地质灾害冲击力,降低灾害发生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在支挡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抗滑桩施工技术、挡土墙施工技术、拦石网施工技术等。以抗滑桩施工技术为例,在技术应用中,会根据地质灾害勘察资料,合理选择区域内需要加固的位置,设置若干数量的钻孔点,利用钻机设备进行钻孔,深度需要到达稳定岩层处。随后利用压力注浆工艺将拌和好的混凝土注入钻孔中,控制注浆速度,使其可以充分填充钻孔。混凝土终凝后可以将上下层岩土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升岩土层结构的抗滑性和稳固性。
        2.4探索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的新模式
        集采区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国家生产战略物资的重要基地,受国家快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有大量矿山地质环境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比较艰巨。《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这一难题提供了政策的创新。在国家加大对老矿业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力度,加强财政支持的同时,当地政府、社会和个人要积极探索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市场化的机制。该《意见》不仅是解决治理恢复的资金问题,还提供了开发型治理的理念。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政府及时落实引导,社会基层积极探索,矿山废弃地将变成绿水青山。
        2.5降低下滑力
        降低下滑力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通过削方减载来实现,通过开挖的方式来降低斜坡滑体的荷重,以提高斜坡的稳定性。削方减载不仅仅在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程实践中非常常用,也可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得以应用,可作为滑坡地质灾害工程的主要治理措施,与其他治理方案共同起到滑坡治理的效果。削方减载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工程实践中若不与滑坡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相结合,考虑适用条件,合理地进行勘察和设计,科学确定削方部位和削方量,最终的治理结果将会是失败的,无法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削方减载的工程实践中,前期的设计把控十分重要。一般在工程实践中,削方量的大小需要根据滑坡的安全系数进行确定,削方量与稳定性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通常而言,削方量越大稳定性越高,但是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到治理方案的经济性,因此以稳定性验算为依据,确地合理的削方量,一方面能够达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同时又能够渠道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工程实践中,削填平衡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不仅仅可以降低滑坡的下滑力,同时又可以增加阻滑力,削方的工程量是最小的,因此要经过反复的测算来确定最终的削方量。在进行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减重就一定能够增加斜坡稳定性的理念,削方的部位和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错误的削方不一定能增加斜坡的稳定系数,采用不同的削方方式和部位,最终取得的治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结语
        总而言之,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无疑是为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且根据现场实际反馈情况来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通过合理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基本上可以达到良好的灾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康红.分析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建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3595.
        [2]蒋松廷,李华.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5333.
        [3]许鹏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5038.
        [4]王竣.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4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