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曹俊江
[导读] 摘要:医疗器械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十三五”规划逐步落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要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更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环节,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中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467
        摘要:医疗器械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十三五”规划逐步落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要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更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环节,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医疗器械企业为主体,研究成本管理相关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改进
        引言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整个医疗行业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最终提供的器械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医疗企业的医疗水平和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企业的成本管控内容不仅包括简单的财务管理,还包括在充分了解了市场大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规划,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医疗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适当的提高研发成本,减少企业器械的滞销量,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一、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疗器械企业成本控制重点把握不足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应当落实在研发费用、生产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三个方面。例如:从研发环节来说,研发支出是保证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的核心支持力量,但研发支出规模较大,且研发环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没有建立研发基金支出机制,研发环节所消耗的材料费、试验费、差旅费、管理费等缺乏严格的支出标准,造成研发成本较高,技术转化率较低。从生产环节来说,成本管理应当包括采购环节、物料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而松弛的成本管理机制会造成采购成本涨幅较大、产品质量不达标、生产时间较长等,造成生产环节成本虚增。
        2.生产过程管理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浪费
        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管控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生产过程当中对生产环节的控制以及器械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国家的医疗部门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的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规定了生产器械的构件标准,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铤而走险,选择质量较差、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构件,最终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器械质量与市场上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最终造成产品滞销,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控。还有一部分企业在不了解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的购买价格虚高的构件,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提高,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生产量预估不合理,造成产品滞销和成本浪费
        我国的经济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企业从近几年才开始迅速发展。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销售量,在短时间之内肆意加大生产量,导致企业产品的库存量急剧增多。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库存量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实力与生产实力,库存量越多,在与客户进行合作时优势越大。但随着企业库存量的增多,企业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越低。现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投身进入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行业内的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导致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从而造成了许多库存量大的企业中产品的滞销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企业的成本管控。
        4.销售成本过于依赖经销商
        我国的销售市场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销售体系,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相当明确,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医疗器械企业在这其中扮演的是供应商的角色。供应商在这三者之间负责产品的供应以及生产,现在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过于依赖经销商,对市场上产品的真实报价并不清楚,带来经济效益的损失。


        二、完善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1.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方能称得上完整,而鉴于产品于不同生产阶段所需控制的重点亦不尽相同,故唯有做到对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的个性化管理,方能全面照顾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问题,继而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至于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其主要有取得、运行与处理三大阶段。其中,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也便是取得阶段,该阶段主要包含了产品初始时所开展的一系列投资活动,诸如产品的研发等。其次是运行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已经较为稳定,故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时期,而基于该时期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稳定,故此阶段的成本管理目光应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之上,以促使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继而促进企业精益生产目标的有效实现。至于最后的处置阶段则通常具有两大含义。一是针对产品进入被替代品替代的阶段,此阶段因产品的获利程度正逐步下降,故主要的管理目标应集中在产品退市和止损之上。二是产品专业消费者受众,企业需对此予以售后的维护和保养阶段。由于该阶段对企业而言通常只有投入而鲜少有产出,故需将之与运行阶段合并来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
        2.强化成本管理责任意识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降成增效目的最直接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医疗器械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单独的财务核算小组,并在各职能部门下设立成本核算分管小组,以部门主任作为组长;同时,由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预算管理工具开展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分析和事后成本考核,通过编制业务预算、成本预算和现金流预算等方式,将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当中。
        3.改进成本核算方式
        医疗器械企业应当针对成本核算建立基本工作流程,以收支管理作为核心,在成本管理小组的牵头引导下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规范,联系分级预算相关数据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以产品价值链作为基础,明确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所消耗的成本费用,通过识别成本动因、删除不增值环节的方式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也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发挥成本预测功能,将成本核算的范畴延伸到业务活动开展之前,通过成本因素归集、事前预算编制等方法,明确成本因素,估算项目成本消耗数额,并做好事前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工作,以保证成本管理的全面覆盖性。
        4.加强预算的监督与考核
        要想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则必然要仰赖于完善考核机制的建立。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医疗器械企业除了需确保考核内容与范围设置的合理性外,尚需综合考评各大控制流程,如此方有助于调动起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要切实关注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状况,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管控十分重要,及时发现在成本管控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进行解决,才是真正完善企业的成本管控方式。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市场价值链,避免经销商在售卖过程中抽取暴利也是医疗器械企业进行成本管控的重要途径。成本管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只有掌握了研发技术,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减少依靠进口的费用,才能切实进行成本管控。
        参考文献
        [1]李红敏.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12):277-278.
        [2]黄鹏涛.浅析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与改进[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39-40.
        [3]林辉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A医疗器械公司r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