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庞永志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庞永志
[导读] 摘要: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矛盾的不断加剧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禹城市中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禹城  251200
        摘要: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矛盾的不断加剧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桩基础施工技术,是保障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是提升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还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桩基础
        引言
        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由桩顶以及承桩共同组成的组合型建筑结构工程,其本身具备相对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层建筑物抵御外界的荷载,除此之外,还能够将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转移至周边的地面,以此来确保高层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避免高层建筑物出现倾斜甚至坍塌。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地质环境上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高层建筑工程所适用的桩基础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
        与灌注桩相对比,预制桩的优点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更低、比表面金更大、环保性能优良、直径相对较小、配筋率相对较低、节约钢材、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单方混凝土的整体承载能力明显更大,而且整体施工更加便捷。而预制桩的缺点则主要受制于挤土效应,导致桩基础出现缩颈以及断裂等相关情况,不适合应用于饱和黏性土基之中。
        1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基本介绍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科学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能直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降低高层建筑出现下沉现象的概率,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地基变形所需承受的压力情况与负荷压力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障桩基础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各项压力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对土质的科学调研与勘察,保障桩基础施工技术符合施工区域的具体地质特点。
        1.1预制桩
        预制桩,指的是首先按照深度的要求预制直径为150mm~300mm的钢管桩或者混凝土桩,把打桩机就位后,进行吊装钢丝绳的挂设,随后开始吊装。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桩尖稳桩开展双向校正,之后需要使用冷击锤进行二次或者三次击打,并且针对桩垂直度进行复查之后,才能够正式进行入桩,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针对贯入度进行记录。预制桩比较适合黏性土、淤泥土以及人工填土等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
        1.2灌注桩
        当前最为常用的灌注桩主要包括两种。沉管灌注桩以及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是借助于振动力来暂时将下端开口桩管堵住,待其沉入至地基以下的预定深度后,往桩管内吊放钢筋笼,之后往其中进行混凝土灌注,并且在动力的作用之下将桩管拔出,以此来促使钢筋以及混凝土留置在地面以下。钻孔灌注桩则是在回转钻的帮助之下,钻进成孔并且往孔内加入钢筋笼之后诸如混凝土,另外,还可以通过长螺旋钻孔机一次性钻控制桩端的设计深度,之后在提钻的同时在其中进行水泥浆的关注。在完成注浆之后在其中进行钢筋笼以及碎石注入,之后多次进行浆面的补充,最终得到无砂的混凝土结构桩体。
        2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 基本准备环节
        施工前期的各类基础准备工作是保障桩基础施工技术性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所以,技术人员首先要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工作,准确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与环境情况,保障后期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结合桩基础施工的相关计划与需求开展机器设备的调试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得以正常发挥。再次,落实作业面整理施工,有效降低各类因素对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增强整体施工质量。


        2.2 桩基础尺寸选择环节
        桩基础是高层建筑的基础承载系统,所以对承载力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要保障桩基础的承载力符合具体要求,则要确保桩基础尺寸选择的合理性。要严格按照经济性的控制原则对桩基础的质量进行合理把控,加强对经济环保类型桩基础的选择与应用,如静压式预制桩,保障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与环境效益。
        2.3 开挖作业环节
        在开挖作业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结合桩基础特点的条件下对开挖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针对亚黏土或淤泥,通常是利用铁镐或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开挖处理;针对风化岩石层,则可以利用风钻打眼爆破的方式进行施工。如果桩基相对较大,则要进行混凝土护臂施工,同时确保壁厚尺度在20~25cm之间。在桩基灌注施工时,要确保灌注高度保持在1m左右,并且严格按照随挖随护的方式开展施工。在桩孔开挖结束后,则要结合施工方案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并对实际浇筑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避免桩孔出现返浆现象而降低实际施工质量。
        2.4 断桩处理环节
        断桩现象的引发原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桩面受力过大或者桩倾斜过大,所以,在断桩处理环节,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判断引发断桩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的处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充分结合桩基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科学控制桩基的承载力,保障桩基的承载力满足实际施工的相关标准。
        保障各项测量结果的精准性。测量数据是开展桩基布置的主要依据,如果桩矩过小,则要结合施工标准开展钻孔施工,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植桩作业与沉降作业。
        一旦发现桩基存在倾斜现象,则要立即开展科学系统的检查工作,结合桩身的实际倾斜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如果未出现断裂现象,则使用局部开挖法进行处理,开挖后利用千斤顶开展纠偏复位操作。如果发生了断裂现象,则要快速提出钢筋笼,再利用冲击钻进行新孔的钻取,并及时清除各类杂物,最后再将钢筋笼进行下沉和灌桩。
        2.5 注浆管的埋设与浇筑环节
        针对钻孔注浆管的埋设施工,最为关键的就是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开展管道的放置操作。通常情况下是使用镀锌管进行埋设,并且保证管道对接无缝焊接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高层建筑具有理想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期限得到科学的延长,则要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科学的应用。在开展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还要重视施工管理制度的科学建立与有效完善,确保各项施工方案符合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实际特点。同时,还要严格落实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监管,对施工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保障桩基础施工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桩基础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由此从本质上提升高层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殿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20-121.
        [2]杨爱娟.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2):111-112.
        [3]陈候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9(12):64-66.
        [4]刘中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9):66.
        [5]杨宇亮.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4):32-33.
        [6]韩存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