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李文娟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文娟 周帅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业,发展迅速。
        山东匠新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业,发展迅速。尽管如此,在建筑行业仍然缺乏适合预制建筑的人。新时期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应与装配式构件的发展同步。本文结合预制施工技术对专业知识和标准化质量标准的要求,形成现代社会特点的土木工程模式,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人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土木工程;专业改革
        前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建筑业实际上是一个能耗大、劳动力需求大的行业。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新兴的装配式建筑却是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建筑行业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必须提高建筑工人素质。这样既可以使我国的建筑业更快地进入转型升级的行列,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住房建设部出台的一系列建筑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新热点。
        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装配式建筑是由工厂内的梁、板、柱、墙等构件组成,然后像砌块一样运到施工现场,有施工人员对它们进行压花拼装的建筑模式。为适应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就应运而生。它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生产、装配施工、综合装修、信息管理五大特点。标准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因为装配式建筑用到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直接在工厂就加工完成,所以所需的构件越加标准,那么生产的效率也就更高,相应的构件成本越低。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应力求实现建筑及其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生产是装配车间建设的必要条件。传统建筑的人工操作与工人水平的不平衡是造成建筑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建立建筑构件和其他建筑产品的装配线车间,确保产品质量。整体装修是装配式建筑的必然趋势。协调结构体系、外围保护体系、设备管线体系和内部体系,推进与主体结构和机电设备相匹配的装配楼综合设计、装饰装修施工。信息管理是装配车间的内在要求。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楼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营和维护,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
        2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施工和质量保证是住宅发展的未来方向。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复合建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节约资源、建筑质量良好、建筑风格多样化、工期快、建筑成本可控以及供给侧改革。由于装配式建筑并没有在施工现场完成,这就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所造成的大量环境污染,实现了我国现阶段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同时,没有了传统建筑需要的脚手架以及大量的高空作业,不仅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施工人员数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装配楼的建筑还可以避免季节对施工的限制,建筑所需构件不必如传统模式随季节生产,装配式建筑可以使它全年连续生产,随时安装。对于一些通用的标准性预制件,也可以批量生产,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而且预制外墙挂板可以更方便地插入保温材料。同时,装配式施工技术更加符合国家的“五阶段一环保”理念,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上也更能体现其目标。
        3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的新模式
        3.1建立多元化实践学习考核方式
        改革实践环节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已成为本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这就是说,需要对学生所学习的工程技能进行考察,还要明确学生对于工程施工过程所涉及的个人素养是否合格。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实践的配合,还需要注意过程管理和考试。

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考试和考察;同时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分析学生对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否合格。
        3.2学生志趣变方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改变兴趣和方法,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学生潜能。学校最好组建一个用于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在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干,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将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建设一个人才孵化基地。此外,学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锻炼自己的创新才能。另外,学校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能自己主动参与创新创业,使其成为国家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竞赛中都表现优异。
        3.3将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把多种构件、节点及结构系统的模拟方法、模拟过程及模拟结果应用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透过专案训练或课外科技活动,分组完成特定的分析专案,以加深对本课程重难点的认识,并进一步发展团队合作及科研创新能力。对课堂+课外综合辅导与培训、讲课+自学、理论+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得到充分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为参加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做好准备。
        3.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及指导,从而保证实现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日常的工作,所以这在侧面也反映了对于学生的指导教师来说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负责学校可以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每学期派两名左右的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经验的学习,并且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切实的解决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之后,这部分教师需要将在一线施工中所学习到的经验运用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其次,相关负责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上高素质的专家,邀请专家深入到学校中为学生开展相关的演讲活动或者是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并且还要鼓励学校的专业教师加强和企业专家之间的沟通以交流,从而及时地发现在课程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技能人才和院校教师的双向互动以及交流。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有关职业资格的考试,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有序进行。最后在打造完师资队伍建设时,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训场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全面地了解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我国正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向高技术、低能耗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把装配式建筑技术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体系中去,根据技术的特点,调整课程体系,以保证教学效果,促进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其适应技术的特点,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翔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探究.河南建材,2019(05).
        [2]吴东岳.建筑工业化背景下高校装配式建筑技术教学模式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68).
        [3]赵彬,肖芎.基于BIM的高职院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建筑教育.高等建筑教育,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