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机场集团建设工程(西安)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一直为社会所认可。但伴随新的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提出,步入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群众发展理念的要求,结合建筑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找到一条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道路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绿色施工;体制;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的规模与质量对于城市化进程、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建设理念以及发展方式,已经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性建设高标准的要求逐步被历史所淘汰。因此,需要紧随中国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以创新理念与行动去获取建筑工程存在于社会生命力的重要引领。随之而来,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持续性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也对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进程提出了新要求。全面综合研讨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及绿色工程管理的思路、方式方法,是摆在行业发展面前最大的现实问题,也是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提升建筑工程企业存在的生命力、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目前建筑工程创新及绿色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首先,粗放型经济发展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环保水平无法和谐共进的主要原因。在建筑工程行业,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所要求的理念和措施提出时间相对较晚。伴随着建筑工程对于市场利益需求的扩大化,很多企业并未完全将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与行业发展的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相对缓慢,造成缺陷十分严重,也无法得到政府及企业领导的有效支持。其次,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经,对绿色工程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产生严重阻碍。市场各方对于绿色施工过程的认知有诸多错误理解,形式大于实质的管理化表象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只见于口号和标语。最后,缺乏法律和政策所要求的环评机制形成的奖惩措施,致使建筑企业之间无视绿色管理要求,无法形成环保的共同意识,甚至极端化追求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而不顾及绿色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化要求。[1]
(二)工程管理主体的绿色环保意识及创新思维较为淡薄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壮大,为追求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直观经济效益,工程管理主体的绿色环保意识为追求利润的目标所冲淡,致使建设工程的环保要求水平不断降低。近些年来,伴随着建筑垃圾、建筑废弃物、粉尘污染等,频频发上社会污染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无论对于建设工程施工人员还是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所产生的身心健康损害都是巨大的。在狠抓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后,又出现了建设材料不达标、粉尘排放不达标、施工噪音控制不达标等等新生的违背绿色环保建设标准的施工内容。出现这一切的影响环境的施工现象,都与工程管理主体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不具有创新管理思路有着直接和必然性联系。
(三)具有创新及绿色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普遍较为缺乏、亦缺少技术型支撑
做好绿色环保的施工环境与创新性施工管理,首先需要具有绿色环保和创新性理念的注入,而作为理念的提出者与传播者,无不需要以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性人才和团队的存在为前提,在形成社会普及型意识形态后,必然会对全社会创新与绿色施工管理的趋势形成助推力。目前,施工企业未能具备绿色建设意识形态,缺乏绿色管理与创新效力职能的团队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性力量与技术支撑。依旧按照传统建设思维、寻求“经验主义”来影响施工且蔚然成风的社会意识也严重影响到建设工程施工单位通过技术性合作与技能性加强的研发、推广, “绿色环保的建设标准”已经成为口号、标语,单纯的悬挂于在建工地的围挡之上。
二、探寻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策略
(一)完整的制度规定应成为策略研究和推广的前提
作为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要求的强制性机制,完善的法律和相关的制度出台应成为关键。环保意识的不具备无法形成社会习惯性要求,造成侵害社会利益与人民群众权益的事实。因此,对于绿色施工的环保意识培养,需要指导性意见以及法律以约束形式成就管理的外部压力,自上而下形成强大驱动力;尤其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念,需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予以坚持和追求。[2]
(二)追求新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手段需要不断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动予以推动
一个国家的发展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体制时代,核心在于竞争力的表现,而根源就在于民族创新意识与行动的紧密结合与落实。因此,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不断解决自我发展问题与社会发展动能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理念无法适应和满足今天发展要求,必须寻求在现实基础上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让原本可能单一、守旧的思想在创新的驱动力下变的更适应社会、适应人民群众的渴望。理念决定行动、行动促进发展,而理念与行动的变革都需要创新不断推动,只有创新才是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政府在产业化、体制化、政策化的扶持是必要手段
经济体制的有效性是促进绿色环保发展建设行之有效的路径。通过政府在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性手段的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到建设施工工程绿色环保管理与管理创新所能产出的效应。[3]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与要求,身体力行的从事管理创新与绿色施工为内容的建设机制,对此,政府应该强化对于企业在产业、体制与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产生激励效应并不断刺激施工企业对于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的践行与落实。
三、结语
新时代国家未来发展建设,要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过渡到集约型发展实践,无论在各行各业都要秉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作为国家现阶段与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行业,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做好绿色环保的国家号召与要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中杰,朱羽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环境分析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9):58-63
[2]王建廷,黄莉.关于绿色工程管理及其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03):63-70
[3]鲍振华,陈美华,陈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J].建筑经济,2015,36(05):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