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刘凯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刘凯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种教育理念的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综合素质人才,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行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种教育理念的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综合素质人才,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行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但也存在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优质的人力资本是以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标志。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基数很大,但是为了适应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中,不但要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更要强调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1.2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企业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供给。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外,更需要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只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能具备市场风险抵御能力,更能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而且更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都应具备创新精神,用创新的行动、创新的思维来改革企业产品与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不但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
        目前,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广泛深入开设和日益浓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学生们已普遍对于创新和创业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大部分仅是在主观上认同和部分接受了创新创业的知识和理念,认为通过创新创业可以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实现理想。但相对于本专业的认知,他们普遍还是对于创新和创业理念缺乏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欠缺创业的能力和自信心,创新的精神和创业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2.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起步晚,缺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所以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照搬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体现出本土化高职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缺乏基础理论、能力培养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导致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相脱节,产生学生个人能力成长与创新创业实践不同步的现象。在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在融通专业技能培养与“双创”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同步实施,未形成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的培养主线。


        2.3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欠缺,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新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更新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2.4创新创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其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知识、操作实践性也很强,需要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知识理念和社会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还不具备创新与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难以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讲授。因此,创新创业的教育师资队伍亟须进行制度化、专业化的培训,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优秀成功人士作为创新创业导师。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
        3.1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和创业活动发展需要科学的教育和政策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同时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点燃大学生心中的创新创业的激情,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精神,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动力和兴趣。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创业专家和精英讲师举行大型的创业讲座和经验分享交流会,深入讲解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和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大赛,培育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形成。
        3.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标准设置上应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跟随行业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步伐,将创新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中,另一方面,应该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方式的培养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标准,并将其考核融入课程标准。 应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不仅要有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操课程、更应具备一些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以及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从而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各专业应加强校企合作的强度和力度,真正地走入行业一线,一方面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调研行业企业专业人才。
        3.3积极推进开展创业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在校大学生关注和了解学科专业前沿及其热点问题,鼓励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研,给在校大学生和创业者提供全真的创业实践学习环境以及创业的体验。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按照在校大学生的兴趣、专业等特点构建实践项目,以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为实践项目的载体,为每个创新创业社团配备相应的创业指导教师,激发和培养引导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创新能力和兴趣; 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科学、规范地开展和提高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从相关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支持和资助在校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大学生创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和孵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学院也应当加强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郁芬.高校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2019(2).
        [2]何雪利,段智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20(6)
        [3]靳大伟,黄骁,关艳魁.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4):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