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政策调整方向刍议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6期   作者:崔姗姗
[导读] 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整体建设发展迅速的重要体
        崔姗姗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28010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整体建设发展迅速的重要体现形式,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增长,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既是公共交通事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多次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政策,这对于我国不同时期的轨道建设节奏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政策调整
        引言
        道路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改善我国人们的出行质量和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市民日常出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呈现出不断加长的趋势,超长线路越来越多,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政策调整方向也越来越受关注。
        1用地布局的规划
        例如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综合开发的规划定位是交通换乘、产学研基地、文化旅游区、居住综合区域,规划以紧凑、集聚以及集约TOD土地开发作为观念,且规划构成了“一轴、一带以及六片区”空间构造。该规划在对现状尊重基础之上,与上层次的规划相结合,利用紧凑、集聚以及集约作为开发观念,注重视土地功能的混合运用。在用地布局上,利用该城市轨道当作分隔线,其东侧的用地布局和原控规基本是保持一致的,而西侧的用地是依照TOD开发方式,呈圈层式的布局措施:城市轨道站点与相邻地块主要是交通集散广场以及交通换乘装置;而核心区一般是布置商务办公以及商业等多类服务业用地;其周边的用地关键是生活居住区域。规划是在土地储备的潜力评价制度与TOD建设以及运营中补亏资金的平衡需要基础之上,与连片开发准则相结合确定出备选的开发范围地区,重点是利用土地储备的高潜力和中潜力地块当作对象,进行土地运用规划基础之上对某站点土地备选的开发范围进行规划,并且建议优先对于处在站场区域300m的核心范围以及土地储备的潜力较高地区地块进行收储。
        2城市规划与城市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应以城市上位规划为依据。就城市建成区而言,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这是因为城市主城区多为建成区,综合设施和服务水平都相对较好,客流较为集中,居民的出行需求很大,地面交通拥堵,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改善市民出行结构,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建成区的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线路长度;对城市规划区而言,轨道交通的引入可以对规划的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带动规划区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城市形态影响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走向和线路长度。


        3确定各个数据信息系统间的联系
        从纵向层面分析来讲,数据信息系统的设立需要优先确保自顶向下、从下至上两类层面的数据信息畅通;从横向层面分析来讲,各类数据信息属于不同的平台,每个平台之间的数据信息是互联互通及相互整合的关系,是完成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核心问题。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和外界联通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相关单位内部联通的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工作现场与广大旅客乘车行为有关的智能化装置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三类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相互协作,一同搭建全方位的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第一点,为旅客提供满意优质服务是首要的工作任务,应用现有的运营资源、智能化装备资产供应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第二点是经过提升经营性资产的经济利益,达到补充运营损失及甚至出现补贴新线路建设成本,从而发展更多的经营性资产成成资金链的良性循环,打造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自身造血能力。借助数据信息系统平台之间的优化重组,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总资产、经营性资产、智能化装置资源协同作业,确保现代城市公共轨道交通企业总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城市轨道公共交通领域长远发展的核心。
        4完善延伸项目客流指标
        目前的政策对于项目客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指标,一个是初期负荷强度,另一个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断面,这两个指标用于确定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地铁还是轻轨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初期负荷强度能够保证该项目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另外,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断面能够保证该项目较好的远期客流效益。但这两个指标只有在新增项目时能够发挥较显著的作用,如果遇到既有线延伸项目,则难以提供必要的定量控制依据,因为一般而言,延伸类项目的客流效益相对较差,难以达到相应客流指标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其实是有不同的作用和使命的。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正常流程来看,先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再有建设规划,继而才有单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线路是否应该延伸,或延伸到哪里,应该是由线网规划来确定的,而建设规划主要是从线网当中挑选建设项目,并研究合理的建设时机。从这个角度分析,建设规划阶段不应对线路延伸的合理性再做研究,而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何时延伸上。但是在现实中,有些地方政府提出的某些轨道交通延伸项目本身就不在线网当中,所以才有了先提出项目,然后再反过来修编线网的情况出现。鉴于此,如果线网规划修编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较严的把关,那么线路的延伸就显得些许随意,这时设置一些既有线延伸项目的客流指标门槛,则显得有一定必要。
        结语
        自我国开始独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以来,有四十个城市先后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多次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布对于我国不同时期的轨道建设节奏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A].北京,2018.
        [2]杨永平,赵东,边颜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变迁[J].都市快轨交通,2019,32(1):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A].北京,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