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旅游地质景观的成因与特色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6期   作者:叶尔扎提·努尔哈孜
[导读] 伴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生态旅游以及回归自然的需求
        叶尔扎提·努尔哈孜  
        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 836500  
        摘要:伴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生态旅游以及回归自然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地质工作人员有责任寻求开发更美的旅游地质景观,并且把其成因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地质旅游更具知识性以及趣味性,吸引广大旅游者,充分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火山岩;旅游地质景观;成因;特色研究
        在地质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地质奥秘、寻求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地质体形成的旅游地质景观,在地质学、地层学以及岩石学等层面展开充分的研究分析,对很多旅游地质景观的成因给予科学性的解释。可是当前很多导游在对奇峰异石进行神话典故介绍以及外形讲解外,极少对其地质成因进行合理的解释,所以,对于各个地区旅游地质景观的成因以及特色展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提升旅游地质景观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将科学与神话典故融为一体,让旅游地质景观变成科教、考察以及感受自然之美的圣地,为旅游地质景观的设备规划以及配置给予充分的理论依据。因此,本篇文章将针对火山岩地区旅游地质景观成因与特色进行探究。
一、火山岩岩石构造
        地球在长期且复杂的演变当中陆续发生构造运动、岩浆侵入以及火山爆发、变质以及沉积等地质作用,因为各种地质体岩石特性有所区别,构造劈理、节理、断层的发育程度有所区别,并且在相应水体、天气影响作用下构成独具特色的峰峦叠嶂、山明水秀、雄壮秀丽的地势地貌。如桂林以及长江三峡都属于碳酸盐岩层,可是这两个地区由于气候以及构造环境的区别,桂林地区碳酸盐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形成山明水秀的漓江美景,长江三峡灰岩地层,因为断层垂直构造节理构成重岩叠嶂的峡谷,形成全球闻名的瞿塘峡、巫峡与西陵峡。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也是源于气候、构造环境、形成时间等原因的区别,构成不同的地质景观。基性火山岩以及中酸性火山岩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地质景区。各个地区的火焰山,因为岩石特性、构造环境、形成时间以及气候差异等方面,构成独特的旅游地质景观。在我国东南部,中生代以及新生代时期岩浆活动非常频繁,出现过很多次的火山爆发,中酸性的火山岩大面积出现。岩石性质基本是流纹岩,然后是英安岩以及安山岩。基于爆发相以及喷溢相为主要岩相。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是80-130Ma的古火山。因为火山岩地质构造节理、劈理以及断层等发育,并且岩性的不均一性,处在温润、水量充足的亚热带区域,岩石常常受到剥蚀以及风化,构成奇峰异石、层恋叠嶂等独居特色的旅游地质景观。例如,雁荡山的火山岩呈现弧形又或近乎圆形的断层,而且沿其下移塌陷,让山脉成环状展布、类似堆砌形成,构成层峦叠嶂的地势景观,同时火山岩节理、断层等构造,因为断层下滑、节理垂直形成陡峭的岩壁,而且岩性不均一,经过岁月演化,呈现出当前的山明水秀的景观。
二、火山岩旅游地质精瓜的成因与特色
        以基性火山岩为例。首先,形成旅游地质景观的基性玄武岩喷发相对时间较晚,基本喷发与第四纪,距今约有260万年,比如五大连池区域内就有多次的火山喷发,在早起的玄武岩喷发基本低于1Ma,仅有少数的玄武岩达到1.3Ma,例如卧虎山与西龙门山。晚期的玄武岩喷发到目前只有两百多年,例如老黑山以及火烧山。所以,风化剥蚀对于岩石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几乎保存在喷发时代所产生的地质特性。

其次,在基性玄武岩当中有较低的二氧化硅,通常一半作用,并且在玄武岩当中的长白山以及五大连池景观均有浮石露出,这就体现基性玄武岩当中含有挥发分。因此其粘度较低,容易流动,构造发育,构成各种独具特色的景观。再次,玄武质火山岩岩相有爆发相以及喷溢相。岩浆爆发或者喷溢到地面,通过冷却凝固形成盾形火山口与锥形火山口,形成险峻巍峨,高耸入云的景观,例如长白山天池旅游地质景观。岩浆在火山周边凝固堆积或者在火山口下滑成弧形断层,构成深度不均的景观。最后,热泉在岩浆区域或是火山岩区域尤其发育,其不但能够当作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饮品,还具有一定疗养作用。尤其在近代火山喷发区域例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等区域内热泉有十余处。分析其成因,是因为火山喷发到地表,岩浆的快速散热、冷却、凝固生成火山岩,而且冷缩出现裂缝。在火山喷发之后,还有很多热岩处于浅部形成次火山岩,在冷缩后出现裂缝,或是经过深处岩浆通道冷却。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深成岩体冷却通常在30-40℃/Ma,深度约10千米,花岗岩体的外露面积约10平方千米,冷区速度约80-90℃/Ma。玄武岩温度超过1000℃,若其深度少于10千米,根据冷却速度100℃/Ma来计算,需要10Ma的时间才可以降到常温。如此也许就是热泉重点位于近期火山岩区域以及热泉水流层出不穷的主要因素。在雨水顺延岩浆口以及冷却形成的缝隙或是断层向下渗入过程中,和深层没有冷却的岩浆展开热交互,并且吸纳岩浆内部矿物质与碳、硫等生成,之后经过地下水流的循环,和围岩产生物质互换,再回到地表,让热泉当中含有的矿物质以及氢、氧等同位素组成与降雨量偏离。由此能够推算在火山岩区域发育的热泉是源自于大气的降雨量,和地幔岩展开热交换以及其余物质进行交换。可是热泉水温有所不同,重点和残留岩浆的深度以及面积有直接的关系,深度越深、面积越大的岩浆,所以其冷却慢。云南腾冲火山岩区域的热泉水温超出90℃这就说明此区域的火山喷发完成之后,残留岩浆埋藏于深度以及面积都非常大,所以冷却速度慢,温度较高。所以雨水渗透到地下和残留的火山岩浆展开热交换之后在回到地表,其热泉的水体温度非常高。可是五大连池区域内的热泉水体温度通常低于5℃的水温。根据相关研究了解,低温的水体形成是和五大连池区域形成范围大、厚度深的冻土层负热力现象下展开热交换有直接的联系。根据药泉山水体当中氧和氢的同位素组成与雨水的氧和氢同位素数值相近,并且水体当中的碳13值以及幔源碳13值相同,这就说明药泉山低温水体的形成是基于雨水以及埋藏深度小、面积小、温度较低的岩浆展开热交换,并且吸收了岩浆当中的幔源碳以及其余矿物质,生成基于降雨量为主要的热泉,并且和冻土层展开热交换之后,再回到地表,如此就生成低温热泉水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促进多个领域的发展,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具有让全球更加了解国家的社会效益。当前,为了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宣传、完善设施、开发新旅游景观等,并且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是还有待提升与完善。对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景观的成因展开充分的研究,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解释。建议对导游展开相关培训,便于其对旅游地质景观成因向旅游者展开科学的解释,提升旅游者对地质旅游的趣味性。对旅游地质景区施行多媒体技术模拟地质景观成因以及演化过程。提升旅游地质景观的知识性,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吉保,钱雅倩.火山岩旅游地质景观的成因与特色[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9,020(002):94-96.
[2]杨颖瑜.牛头山火山岩旅游地貌与旅游养生研究[C]//2016江南养生旅游高峰论坛.2016.
[3]余明刚,邢光福,沈加林,陈荣,周宇章,隗合明,陶奎元.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岩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6,080(011):1683-1690.
[4]钱程,崔天日,唐振,江斌,张超,秦涛,陆露,陈会军,吴桐.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阶段玄武质火山活动期次划分及成因探讨[J].中国地质,2016,043(006):1963-1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