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
汇川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自动化生产提升了制造能力,也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帮助下,自动化生产更加稳定、高效。无论是人力成本的降低,还是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PLC都是坚实的技术基础。PLC以类似PC的硬件结构和循环扫描的工作方法更加稳定可靠,配合多种现场总线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保证有效的通讯和数据传输。在RFID,MES等软硬件的协同工作下,做到产品实时追踪监控和信息追溯,保证了快速有效的生产力和质量。
关键词:PLC,自动化,生产,RFID,MES
绪论
为了满足更快、更稳、更省的自动化生产线,PLC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为了满足越来越复杂和精益的制造流程,PLC也在同步快速的更新换代。目前市场上主流PLC为西门子、三菱、欧姆龙,成熟度都比较高,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大小型制造工厂。除此以外,还有博世力士乐PLC和 Beckhoff的TwinCAT系列也有不小的竞争力,还有汇川的HxU系列和AM600也在快速发展。PLC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几项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比如,I/O点数、存储容量、扫描速度、指令功能、内部元件、扩展能力。本文将会基于常用PLC的原理和功能,软硬件和通讯需求,结合MES,数据分析等,从而做到改善自动化生产线效率。
一、PLC硬件结构与基本原理
1,PLC的主要硬件结构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接收输入信号、数据、用户程序,并转存寄存器、存储器,诊断电源及PLC状态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并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更新寄存器内容,实现输出控制、通信等功能。
存储器,一般由存储体、地址译码电路、读写控制电路和数据寄存器组成。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和其它信息。
I/O单元,能可靠地从现场获得有关的信号,能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变换成控制器可接受的电平信号,输入电路应与控制器隔离。把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有较强驱动能力的、执行机构所需的信号,输出电路也应与控制器隔离。
电源,分为三类,1)外部电源,用于驱动PLC的负载和传递现场信号;2)工作电源,现场输入信号的电源;3)备用电源(UPS)。
扩展模块,1)基本扩展模块,较多的I/O点组成的一个单元;2)用于特殊控制,如模拟量输入(输出)、温度传感器输入、高速计数、PID控制、位置控制、通信等。
通讯接口,1)现场总线,EtherCAT、Profibus等用于本地主从模块的通讯;2)TCP/IP、串口等,一般与编程PC相连,用于写入用户程序。
2,按PLC的功能,将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
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及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中档PLC,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I/O、子程序及通信联网等功能;有些还可增设中断控制、PID控制等功能,适用于复杂的控制系统。
高档PLC,除具有中档PLC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位逻辑运算、平方根运算及其他特殊功能函数的运算、制表及表格传送功能等。
PLC与上位机的区别为,它是重复快速扫描自身和各I/O状态进行工作。每一次扫描周期包括五个阶段。扫描周期是PLC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在几十毫秒。
二、PLC五大语言介绍
PLC主流五大语言为:梯形图(LD)、指令表(IL)、功能模块图(FBD)、顺序功能流程图(SFC)及结构化文本(ST)。
三、PLC基于RFID对产品、工装夹具的识别
PLC与其它控制模块的通讯连接,可以做到更多有效的自动化生产控制功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其中RFID的作用尤其重大,而且技术成熟,配置简易,符合目前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控制逻辑和需求。
PLC常用通信方式为现场总线通信、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等。RFID的控制器一端连接着PLC模块和供电模块,另一端连接RFID reader。RFID的控制器与PLC模块连接的方式有的是用现场总线(Profibus-DP),将此RFID控制器作为整个控制体系里的一个从站;也有使用串口通信或以太网通信,具体的选择要基于RFID的选型,不同型号的RFID所支持的通讯方式也不一样,而RFID的选型依据现场功能需求,比如,现场环境、读写性能、信号干扰、尺寸空间等等。
RFID的工作原理,电子标签进入天线磁场后,如果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将数据信息传输给PLC,进行有关数据信息处理。目前市场上基本都是被动式RFID,成本低且易于配置。
RFID的电子标签的选择,除了考虑RFID本身性能以外,还要考虑标签所安装工装夹具设计、工艺设备和轨道空间。每一个工装夹具初次写入唯一码,唯一码的长度要考虑RFID系统所能支持长度,并且与生产线产品型号等匹配上以便于现场管理和防呆防错。
四、PLC与MES通讯对产品状态监控和追溯
PLC与MES的几种握手方式,
1,定期抓取数据,对于设备的关键工艺参数,需要定期的进行数据抓取,写入数据库并作为工艺分析数据基础。这些数据一般读取频率高、数据变化小。
2,基于条件触发,对于需要满足某种条件时抓取当时的某个工艺数据,比如螺栓拧紧,达到最终扭矩(差分扭矩)条件时拧紧控制器发送完成信号给PLC,PLC将数据发给MES,抓取当时扭矩、角度数据。
3,请求-响应机制,这是目前制造业生产线用的最多,最完善的握手机制,越是复杂的生产线,越需要这样的不断请求-响应进行交互。无论是物料、工装夹具的管控、换型,还是设备接收产品、开始工艺、完成工艺,都可以通过请求(PLC发送)与响应(MES接收请求并处理信息后发送)。
。
五、结论
以PLC为下位机的核心,配合RFID、扫码枪等采集工具,也许还有一些单独功能的设备(比如测试仪、AOI等标准设备),然后与上位机(或服务器)上的MES进行通讯,可以对生产线做到信息监控、追溯,逐渐加强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参考文献:
【1】王迪,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5(000)
【2】石俊祺,基于PLC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研究【J】,硅谷,2015(000)
【3】孙洁,MES与PLC实时通讯系统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0(041)
【4】(德)芬肯才勒,射频识别技术【OL】,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宪华,基于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5)
徐盛 1987-10-24,男,常州大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