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鑫 牟小飞 陈玥璇 伍波 郑庭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社会的建设需要立足于完善的地质勘察工作基础之上,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施工水平具有直接影响,通过及时的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保障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地质勘察过程中解决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并通过降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有助于在保障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水资源的循环以及开采质量。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灾害;预防办法
在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当中存在部分问题与不足,为了保障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实施,应针对水文地质在勘探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还需要定期的检测周边岩土的水理性质,积极的应对水文地质工作的挑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1.地质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1水位的不断上升
在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同时,若实际的水位出现了上升的情况,则会对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地质的情况、项目的建设以及土地的破坏问题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地下水位的实际位置造成影响。此外,当外界的水文气象问题较为严重时,也会促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当出现水位上升问题时,不仅会导致土壤逐渐出现盐渍化以及沼泽化问题,还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地基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难以保障地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水位的上升速度决定了建筑物的腐蚀速度,当水位上升时,则会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腐蚀速度,同时还会导致周边的土体结构出现坍塌的情况。
1.2水压的作用加强
在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并对岩土工程产生作用,进而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引发严重的灾害性问题,降低项目工程结构的整体质量。在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处于平衡的状态当中,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岩土工程的结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然而,在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阶段对地下水的影响,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进而打破了动态水的压力平衡,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难以保障。此外,由于地下水受到动力以及压力的影响,不仅会带来流砂、管涌以及基坑突涌的情况,还会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所以勘察人员需要在实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同时,全面化的了解勘察区域的动态水的压力情况。
1.3水位的下降现象
水位的下降与水位的上升等两种情况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在通常情况下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位不断下降。当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时,则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周边,引发地基结构的坍塌以及沉降问题,因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当水位下降时,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出现水资源枯竭、水质无法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还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1.4水位的不断变化
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地下的水体会出现上升以及下降等两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不同的变化情况。随着水位变化的频繁性,会对岩土工程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并对土体造成危害,使土质的结构变得松软,不仅增加了孔隙之间的含水量,还会大幅度的降低土体的承载能力。造成水体频繁性变化的愿原因,主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例如:当出现干旱性的天气时,则会引发地下水下降问题;当雨季雨水量增加时,地下水位则会不断上升。
2.改善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和灾害的有效措施
2.1对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1.1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并扩大实际的宣传范围以及受众群体,有助于提升大众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明确水文地质保护工作的实际价值,在保护地质环境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力度。
2.1.2颁布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力度,应及时的颁布有关的政策方针,进而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规范大众的环保意识以及日常行为。对于干旱的地区,还应尽快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并通过加强对林区的保护力度,以保障资源供给的形式,及时的解决环境地质处理工作当中的相关问题。
2.1.3解决区域化的能源问题
对于干旱以及农村地区来说,为了能够提升水资源的保护效果,首先需要尽快解决区域化的能源问题,通过普及太阳能技术以及绿色的能源设备,减少大众在日常生活当中相关能源的消耗量,并在扩大植被范围的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进而有效缓解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问题。
2.2防止水体污染问题
2.2.1减少传统压力
为了提升污水治理的效果,并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质量,进而及时的解决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灾害问题,除了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治理设备以及处理技术之外,还应建立污水循环利用系统,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压力,还可以有效解决水质问题。
2.2.2技术与设备的改善
水体污染问题大多数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生产废水所导致的,为了保障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应在生活以及生产的过程中,针对相关的设备以及流程进行改善,并实现对治理技术的创新,在强化供应企业以及居民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减少在水体方面的污染。与此同时,工业在排放污水执之前,还应保障所产生的污水达到相应的排放目标,若难以达标责不予以排放。
2.2.3加强对污水治理人才的培养
为了使工业以及生活污水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企业应积极的引入大量的污水处理人员,并通过定期开展主体培训工作,提升人员的综合技能以及治理水平。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大对污水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并引进先进的治理设备以及处理技术,进而提升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对于城市生活污水来说,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统一化的污水处理标准,并在保障污水治理工作规范性的同时,提升此项工作的整体效率。
2.3实现对勘察以及施工技术的创新
2.3.1改进施工技术与流程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可以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的方法,完善整体的施工流程,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确保材料能够达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要求。此外,将地基加固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与固定性,还可以在保障地质安全的同时,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3.2完善勘察技术
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水文地质以及地质勘察工作的管理,并在保障实际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勘察工作的实施效率。除此之外,在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同时,还应针对传统勘察技术进行完善,并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对新型勘察技术的融合使用,保障最终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情况带来的影响。
结语: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在保障地质勘察作业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的同时,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奠定基础,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灾害问题解决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促使地基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加强对地下水的勘察与管理,有助于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此外,针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的找出相应的解决以及防治措施,有助于提升地质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邵烽,顾小勇.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J].冶金管理,2020,(11).
[2]刘鹏程.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四川水泥,2020,(02):343-344.
[3]郭丰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