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丘北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6期   作者:张金能
[导读] 依据丘北县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就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
        张金能
        (丘北县林业草原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站 丘北 663200)
        【摘要】依据丘北县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就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茶树现状、保护、开发利用
        引言:野生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野生茶树资源不仅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国家珍贵财富,人类重要遗产,也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品种创新的重要材料为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茶树,林业部1992年下发的《关于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将野生茶树列为二级珍贵树种。丘北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位于本县温浏乡七家寨村小组秃杉箐东经104.400156-104.401939,北纬24.385274度-24.383005度,有丰富的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8.5余亩。全县有栽培型茶园基地10000余亩,主要分布于温浏、官寨、平寨锦屏四个乡镇,茶树品种有白毫茶群体种、云南大叶群体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水灵1号、金萱(台茶12号)等6个茶树品种,于2009年丘北县被列入云南省普洱茶生产基地县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茶叶列为丘北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但野生茶树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还处于空白情况,故提出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1丘北县野生茶树资源现状
1.1野生茶树有记载的调查时间段
        丘北县野生茶树有记载的调查时间段有三次,第一次是60年代,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撰《云南志 卷五 植物志(1993年3月第1版)》20世纪60年代在勐海、普洱、金平、凤庆、师宗县、丘北县(注丘北与师宗县交界处)等县调查发现野生大茶树。第二次是2013年至2015年文山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及建档工作对丘北野生茶树进行调查。第三次2018年云南省林业调查设计院对丘北县范围内全面、系统的茶树资源普查。三次调查我县没有专业的茶叶技术人才机构,参与调查人员留下的相关调查资料较少。
1.2野生茶树的分布及面积
        1.2.1野生茶树的分布:丘北县野生茶树主要分布于温浏乡七家寨村小组秃杉箐东经104.400156-104.401939,北纬24.385274度-24.383005度。
1.2.1野生茶树的面积:野生茶树共有118.5亩,800余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3野生茶树类型
        根据对全县范围内野生茶树类型、分布范围,系统的普查,并采集图片和腊叶标本,送云南植物研究所。初步确定我县野生茶树类型分为三种:野生型、过度型及栽培型。
1.3.1野生型。野生茶树中文名:大厂茶 ,拉丁名: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在温浏乡的秃杉箐,野生茶树分布面积118.5亩,820余株,海拔1700-1900米,典型的代表单株1号茶树地径围120厘米, 树高6.5米,树冠幅4米。2号茶地径围45.5厘米,树高3.2米,树冠幅3米。
        1.3.2过渡型。过渡型茶树主要在原来有野生茶分布点附近形成的,是村民在开荒时,将原生野生茶树留下来,加以人为管护和采摘,典型的过渡型3号茶树位于东经104.402413624北纬24.382085091 ,地径围33厘米,树高3米,冠幅2米。
        1.3.3栽培型。栽培型茶树主要是花交村民委七家寨村民胡平龙等户移植野生小茶树或采其种子进行繁育扩种在房前屋后及田间地头进行管理。
1.4茶马古道及茶叶品牌
1.4.1茶马古道。根据丘北县志及实地考察,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
        1.4.1.1滇粤道。汉朝年间,从云南曲靖起,经师宗县的五洛河、高良过丘北县的羊街、小坝达到广西猫街接邕州(今南宁)。
        1.4.1.2丘广道。从丘北县城起,经老虎冲(猫猫冲)、白脸山、塘房、老寨、塘子边、官寨、飞土过南盘江渡口从三塘达广西府(今泸西)长134千米,现遗留下的遗址有南盘江畔的龙王庙、石棚、石碑、石阶脚村至三塘村3千余米的石阶路古遗址。
        1.4.1.3丘阿道。从丘北县城起,经树皮、进罗台邑(今砚山县境内的落太邑)、蒲草塘、打鱼寨(今平远街),在入马者哨、东山坡达阿迷州(今开远市),长115千米。
        1.4.2茶叶品牌。有普者黑荷叶牌茶叶商标、白马牌茶叶商标。野生茶叶主要是农户春茶开采时节采摘加工自用或出售。


2 野生茶树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由于秃杉箐野生茶树区域附近村民大面积开展种植经济作物,对林地经济性开发及无序乱采乱挖野生茶树,造成大量野生茶树资源的破坏及毁灭,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许多问题。
2.1、保护问题
        2.1.1管理问题。没有专业的管护人员,没有明确管护责任人,故存在人为开荒毁坏、蚕食野生茶树资源的问题。
        2.1.2调查成果的收集问题。由于丘北县没有专业从事茶叶技术方面的机构,调查资料收集不全面。
        2.1.3人畜践活动改变生态环境。由于当地牲畜及人为活动频繁,严重破坏野生茶树的生态环境。
2.1.4没有管理措施及标牌。丘北县没有制定野生茶树的相关保护措施也没有设置野生茶树的保护标牌。
3.2开发利用问题:
        3.2.1茶叶加工技术受限。由于没有茶叶加工条件,不能作茶叶适制性实验。
        3.2.2破坏性采摘索取。当地百姓在每年4月份春茶开采时进行破坏性采摘索取。
        3.2.3乱挖野生茶树小苗移栽。乱挖野生茶树不但直接毁坏野生茶树资源,而且破坏野生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
        3.2.4没有部门与相关的科研院所(如: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科所)合作。还没相关科研院所对此野生茶树的选育、生化成分、适制性等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
4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野生茶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加强野生茶树种质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4.1保护建议
        4.1.1设置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措施及规章。野生茶树(或古茶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县林草部门应加以保护,并成立野生古茶树保护委员会,负责依据有关法令制定保护措施及管理规章。
        4.1.2划定保护区范围。划定生态保护区,在野生古茶树(1号)周围50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砍伐林木、狩猎、开荒等有损坏生态的一切活动。
        4.1.3禁止私挖乱采。除进行科研开发利用外禁止私挖移栽或采摘加工茶叶,以免造成野生茶树资源的流失及破坏。
        4.1.4设置专人管理。采取护林员专人管理保护或有条件的个人、企业认养。
4.2开发与利用建议
        4.2.1进一步摸清野生茶树资源情况建立详细的资料库。进一步全面、系统的茶树资源普查,确定我县茶树类型、分布范围,采集图片和腊叶标本,以及制作生化分析样,为丘北县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较为完整、可靠的基础性资料。
        4.2.2建立一个野生茶树资源实验基地。建立一个野生茶树资源实验基地对其野生茶树内含物进行检测、制茶、繁育,筛选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茶树品种或单株进行繁育推广,为茶叶生产服务。
        4.2.3加大野生茶树资源利用价值的宣传力度打造丘北茶叶品牌。尚存的野生型、古茶树资源在中国和世界均具有唯一性,这些野生(古)茶树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产业资源,而且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研发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积极对野生茶树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宣传,全力打造丘北茶叶品牌。
        4.2.4与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开发野生茶树资源。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对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SNP分析、单株选育、杂交育种、区域性实验、茶叶适制性实验,生化分析等工作,科学开发利用野生茶树资源。
参考文献
[1]丘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丘北县志(1994—2010)》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撰《云南志 卷五 植物志(1993年3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