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号妮1 吴佩佩2
1.西安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2.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摘 要:在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采样的代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相关,因此,采样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然而,当前水质采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隐患,如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采样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的质量管理,提高水质采样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为确保水质监测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水质采样过程。水质监测过程,要经过许多环节,包括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和保存、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其中水质采样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该环节是对水质监测结果影响最大的环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检测技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但由于水质采样受到现场环境、运行规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水质采样环节仍存在很多的质量控制误差,使后续水质监测结果有偏差,质量控制效果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一、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概述
水质监测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保证环境监测研究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作为关键连接之一,水质采样的顺利进行将为跟踪连接提供最稳定的保证,水污染防治规划也是以水质监测结果为重要参考。然而,一项水质监测调查发现,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环境检测机构对水质采样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比较注重实验室监测。相对现场采样,实验室监测工作,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工作环境以及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测工作相对规范,提高了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但是,在部分水质采样工作中,人员操作不规范、采样环境变化等因素,使水质采样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因此,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应:首先,加强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提升技术人员能力,确保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相应领域经过了专业培训、考核结果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其次,监测人员应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设备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操作设备,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填写维护记录,防止因设备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影响监测结果。
二、加强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在水质采样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首先,技术人员根据客户要求和现场情况编制监测技术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依据等,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其次,要求每个参与现场采样的人员,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熟练样品采集和固定剂添加等流程。最后,准备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设备、固定剂、容器等并检查,包括设备状态、标签、有效期等信息。
2.科学选用采样设备及容器
为确保采集样品的有效性,必须使用技术规范和检测标准要求的容器和设备来采样。如:(1)采样容器的正确选择: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项目要用灭菌过的棕色玻璃瓶,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要用500mL的棕色玻璃瓶,氟化物要用聚乙烯塑料瓶等;(2)采样设备的选择:根据标准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包括设备的精度、测量范围等,如现场测定溶解氧的溶解氧仪等。填写出库记录。
3.规范现场采样
样品现场标准化采样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采样人员在现场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采集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采样人员不得离开采样现场。水质采样时,按标准要求采集平行样,平行样数量不少于样品数量的10%。为防止样品在采样过程中被污染,采样时应尽可能采集现场空白样,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两种试验结果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采样现场及时贴好样品标签、做好标识,加好固定剂。然后完整填写采样记录,包括采样依据、采样现场的环境条件、采样点位、采样人员的签名以及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等。
4.规范水质样本的保存和运输
水质采样工作不能在结束后直接送到实验室,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运输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在这途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保存样品,对样品进行包装,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安全以及样品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同一点位采集的样品尽量放在一起,用隔挡分开,加泡沫等减震材料,防止污染。对于需要特殊方式保存的样品,应采取特殊手段,比如冷藏运输,如若是在冬季又需对样品进行保温工作,以保证样品的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环境监测人员,要严格控制水质采样过程,做好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为开展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的数据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延锋.关于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探微[J].绿色环保建材,2020(08):48-49.
[2]林君.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几点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0(04):28-
29.
[3]徐蕊.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131-133.
[4]王福伟,邢巍巍,吴群,郑琳,孟书旭.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