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娟1 曹长弓2 杨宁3
1陈仓区环境监测站,陕西 宝鸡 721000
2-3千阳县环境监测站,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为了解千阳县大气颗粒污染物现状、成因、揭示千阳县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实现科学治污,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和数据分析等方式,以特征污染物为重点,对2018-2020年大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解决千阳县大气颗粒污染问题,需要政府全盘谋划,公众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关键词:空气质量;特征污染物;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环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近些年千阳县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陶瓷、水泥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集群,工业生产发展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以人民群众关心的大气环境质量形成巨大压力。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认知和评价,把握千阳县空气质量变化规律,提高应对生态环境变化能力的科学性,合理性。
1.调研对象概况
调研采用现场调研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以区域地形、特征污染物、气象条件,以上三要素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全县土地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境内辖7个镇(城关镇、崔家头镇、南寨镇、张家塬镇、水沟镇、草碧镇、高崖镇)65个行政村,5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万人。地貌呈
"七山二塬一分川",为黄土高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分山、川、原3种地形。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近年受人工降雨、降雪影响,天气气候春秋短暂,且降雨、降雪量减少,春冬季容易受沙尘天气影响。
2.污染现状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浓度限值要求,PM10年均值一级标准为40μg/m3,二级标准为70μg/m3;PM2.5年均值一级标准为15μg/m3,二级标准为35μg/m3。文中所有图、表数据均为审核实况数据,数据来源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在千阳县西新区千阳环保分局楼顶建立的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站获得。
图1 2018-2020年11月PM10浓度变化趋势图
![](/userUpload/90(613).png)
图2 2018-2020年11月PM2.5浓度表
春冬交替季节,受季风,居民供暖,工业生产等多种因素影响,地处黄土高原西陲与祁连山东麓交界处的千阳县域,受季风影响,出现周期较长的沙尘天气,主要颗粒污染物特征明显,以2019年1-3月为例,其中出现以PM10为特征污染物天数达到4天,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天数达到34天,两者在全年以颗粒污染物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中占比达到62.3%。其中以出现首要污染物PM2.5的情况居多。同时PM2.5、PM10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并且在该时段出现PM10日均峰值为326μg/m3、PM2.5日均峰值为261μg/m3。
![](/userUpload/89(622).png)
图3 2018-2020年11月优良天数对比
通过图三、表三可看出:近三年的优良天数,2020年1-11月的优良天数要高于2018、2019全年的优良天数。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全面停产,人为活动影响减少,PM10 、PM2.5 均不同程度的呈现下降趋势,优良天数出现明显增多,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污染成因分析
2.1生活污染
由于千阳是山区县,农业人口占比大,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空气中颗粒物的增加。比如每年秋冬季农户做饭、烧炕、取暖等生活方式,还有不少农户使用秸秆、散煤等能源,包括一小部分沿街门店的取暖都还在使用散煤。这样会产生大量的烟粉尘及有害物质的污染,产生的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的空间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活动空间。它们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就越大。
2.2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造成大气颗粒污染的重要成因,影响我县大气质量的工业主要是陶瓷,水泥、石灰、热力生产与供应等行业。这些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大量的热能、电能、动力装置等。以我县陶瓷行业为例,煤改气已经提了好几年了,由于气源不足,至今未改煤为气,还有城区3个集中供热中心,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原煤作为燃料,因为我县工业发展中煤炭资源的使用率比较高,煤炭资源又属于不可再生类资源,我县工业用煤主要来源于甘肃华亭、宝鸡麟游等,致使目前现存的煤炭多数为年份较小的煤炭,这类煤炭的显著特征是:污染程度深、可燃性差,这些会使得该类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空气的有害气体,不利于我县大气颗粒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经现场调查并结合查阅二污普和环境统计资料,陶瓷,水泥、石灰、热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年用原煤总量约为60万吨。燃料在燃烧过后,会产生许多危害大气环境的有害气体,像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影响大气的主要物质。
2.3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虽说建筑施工场地要求做到6个100%(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但在日常检查中仍存在有的施工工地未达到6个100%要求或是停用部分治理设施还在正常施工现象。就西新区这边来说,建筑工地9个,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回填,渣土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遗漏及装卸,接送孩子的私家车辆和过往车辆等,都是引起大气中颗粒物增加的主要因素。
2.4汽车尾气污染
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人们为提高生活品质,方便日常出行,家庭用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对交管所走访调研,以千阳县家用小型汽车为例:2018年保有量699辆,2019年保有量1287辆,2020年截止10月份保有量2106辆。机动车数量以70%左右的速度增加。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在逐渐增多。这样不仅加剧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还会对地表空气层的质量产生危害,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
2.5沙尘天气污染
春冬季节,千阳县域较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其中多以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为主,对生态环境,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当前千阳县域植被覆盖率接近50%,千阳县域属于三北防护林核心区域,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抑制远距离输入扬尘污染,尤以大颗粒物效果明显,但对阻碍细颗粒物扬尘效果较弱,因此在每年第一季度会出现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过程。
3.污染防治措施
3.1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
现阶段,市县政府及环保、工信、发改等相关管理部门为解决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正大力提倡各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新型能源及清洁型能源,从而实现降低污染的目的。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提升生产技术,降低煤炭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的方式来改善我县的资源配置结构,以高清洁度、无污染的能源取代以往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中的重污染能源,实现改善大气环境的目标。千阳县农村清洁能源“双替代”2018年完成户数0.5万户,2019年完成户数1.3万户,2020年完成1.4万户,实现千阳县农村清洁能源全覆盖。
3.2倡导绿色出行,加强生态保护
为倡导全民参与环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及公安、交通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广告、APP等方式,加大宣传绿色出行的教育活动,介绍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和破坏性,以及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等。政府还可以联系共享单车平台在县域内投放共享单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比如:步行、骑自行车、搭乘公交等公共交通。
3.3加强燃煤生物质管控。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燃煤锅炉拆改和监管;二是强力推进煤炭市场整治;三是切实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四是加快推进煤改气;五是不断提高燃煤品质;六是着力强化卡口管理(针对当前煤炭运输旺季的特点,质监,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对进入我县的运煤车辆严格检查,凡是运输不符合控制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劝退,严防劣质煤炭进入我县)
3.4扬尘污染管控
一是严防建筑施工扬尘;二是严防市政工程施工扬尘;三是严防拆迁工地扬尘;四是严防道路扬尘。
3.5工业污染治理
一是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监督;二是实行重污染企业“事前公示”制度。由环保、工信、园区管委会、质监等部门配合,督促重点排污企业“事前承诺”。就冬防期间环保设施管理、煤质煤量控制、预警时减产减排的事项,签订承诺书,进行公开承诺。督促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凡违反相关承诺的,要在媒体曝光,责令限期改正,给予高限处罚。三是部门联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3.6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
根据气象条件对可能出现的污染过程提前预警,做出有效应对,保障公众健康。
3.7机动车尾气防控
一是强化机动车禁行限行管理;二是推进机动车排气路检;三是提高燃油质量。
3.8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好业务培训;二是坚持三级巡查;三是实施网格联动;四是严格倒查问责。
3.9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
一是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二是落实应急措施;三是严格督导检查。
3.10年度重点治理任务
一是加快燃煤锅炉的拆改进度;二是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的淘汰;三是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作;四是严查面源污染防治。
3.11动员全民参与,群防群治
一是开展清洁城市活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及时查处群众举报。
4.结论
为解决我县大气颗粒污染问题,需要全民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聘请专业部门及专业人员通过全方位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对造成我县大气污染的成因予以深度解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规划治理。积极改善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优化资源利用率,为良性生态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秀艳.大气细微颗粒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8(4):108.
[2]张黎.我国大气细微颗粒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3).
[3]潘国权,余佳恒.城市化进程当中大气污染主要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城市地理,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