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士鑫、蒋喜梅、杜利娜
聊城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阳谷分公司 252300
摘要:变电所区域的线损是变压器端部与用户计量装置之间的线损。变电站区域的线损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效益,因此变电站区域的线损管理能力直接反映了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变电站区域线损的正常化是供电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线损工作,可以提高线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台区线损;高损台区;负损台区;采集;计量;治理措施
引言
站区位于输配电线路的末端,是“最后一公里”电力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电环境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公用变压器区域的线损不在合理范围内时,不仅影响电网效率,而且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失。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合理有效的线损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变电所区域的线损,减少不合理变电所区域的数量,供电企业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1.台区线损治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台区线损异常分类
变电所区域线损异常是指变电所区域线损超过规定范围。目前供电企业普遍将线损在0%~10%之间的变电所区域视为合理变电所区域,超出该区域即为不合理变电所区域。线损大于10%的站区称为高损耗站区,线损小于0%的站区称为负损耗站区。台湾地区线损管理就是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将高损耗和负损耗的线损控制在0%-10%,使线损达标。
1.2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常因
1.2.1导致台区线损高损的常因
通常,高损耗车站可分为两类,即供电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系统文件和数据错误以及现场供电计量采集异常,导致车站直接或间接的异常线损。
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系统文件和数据错误,一般是指系统的客户文件与现场实际连接区域不一致;各系统的文件数据没有连接,系统文件不完整;系统中测量采集设备的数据冻结误差导致统计功耗和现场实际功耗等误差。
现场测量采集异常一般是指测量设备损坏、测量设备接线错误、时钟错误导致测量不准确;采集设备损坏、采集设备参数设置错误导致现场表码采集失败;数据传输失败系统不完善、系统停电不彻底;窃电、负荷不平衡、电网布局不合理等导致线路本身损耗和人为损耗增大,线路损耗出现异常。
1.2.2导致台区线损负损的常因
负损失的常见原因与高损失的原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供电管理系统中各种系统文件、数据错误和现场测量采集异常造成的负损失。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站区客户档案关系维护错误,即客户现场无线区域与系统维护的站区不一致,导致电量统计不准确。其次,总电表异常也是造成负损耗的常见问题,这将直接导致供电不足。系统冻结表代码也有跳转,导致冻结表代码异常,造成站区负线损。
1.3台区线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供电环境、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影响线损管理的主要因素。供电环境受供电人口、自然环境和电网设施的影响。目前,用电环境复杂、电网布局不合理、偷电现象突出的车站较多,造成不合理的线损;沟壑区也有一些供电半径大、负荷小、受地形等自然环境影响的车站,线损大,加上其他因素受外部因素影响,部分车站线损不合理,难以控制;部分车站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线路老化,供电裸线,供电电压不平衡等,也影响线损。
管理水平主要是指线损管理过程中人员管理、制度控制、措施制定的综合管控能力。主要问题是线损管理的碎片化,即没有整体的线损处理方案、措施和管理思路。不深入思考造成不合理线损的根本原因,就不可能形成一套由点到面的治理体系。
专业技术水平主要是指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目前台湾地区线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
目前,供电企业正在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公共变压器区供电能力,提高公共变压器区供电可靠性。同时,要优化线损管理队伍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供电环境,但上述问题仍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线损管理。
2.台区线损治理的具体措施
2.1台区线损治理切入点
要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应从影响线损的因素和异常线损的分类入手。
指出了变电站区域线损的影响因素受供电环境、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制定变电所区域线损管理方案,必须以改善供电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减少上述因素对变电所区域线损管理的影响。
还提到站区异常线损可分为高损和负损。一般来说,分析高损失和负损失的原因比较好,但个别案例分析比较困难,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的帮助。本文从高负损区分类管理为出发点,总结管理经验,实现对不合理线损区的准确高效管理。
2.2台区线损治理的措施制定
2.2.1从台区线损治理影响因素方面制定措施
提到从影响台湾地区线损管理因素方面,改善供电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技术水平是制定措施的出发点。具体办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为改善供电环境,必须结合政策和改造方案对供电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合理布局,以变压器为中心,均匀辐射周围负荷。如果条件允许,更换裸线以减少线路本身的损耗。维护站区测量采集设备,创建精益管理站区。对站区进行常态化普查,实现更细致的线路管理、电表管理、采集设备管理和客户档案信息管理,提供良好的供电环境。
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做到制度合理、人事管理到位、规划完善、协调能力突出。让线损管理人员提高对线损管理工作的认识,实现制度约束。要建设一支工作素质高的队伍,为台湾地区配备工作能力强的线损管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台湾地区线损管理责任。
加强专业技术水平建设,要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线损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疑难案例讨论分析和现场观察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线损管理人员的现场实际操作能力。
2.2.2从台区线损异常分类方面制定措施
从站区异常线损的分类入手,对高损和负损站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高损耗通常是由供电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系统文件和数据错误、现场供电计量采集异常以及窃电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我们需要检查系统文件,以确保采集和测量等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做好系统的数据连接,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使系统的线损计算不受影响。在保证系统基础数据准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到现场进行调查。站区调查主要包括采集和测量。调查工作应以系统数据为支撑,避免无用的工作。通过系统监控,如果系统数据冻结不彻底,需要到现场采集调试,并补充缺失的数据。同时检查电表的欠压和时钟时序,检查现场变压器放大倍数与系统的一致性,确保测量准确。检查负荷,排除窃电和负荷不平衡因素。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解决一般高损耗的问题。
造成负损耗的常见原因是户变关系错误、站区总表异常和系统代码跳转。新用户经常出现户用变压器异常。由于员工系统录入的档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电力统计错误。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系统文件的详细情况进行现场逐表检查,以正确维护文件。
3.结束语
线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而且需要管理能力。降损增效是供电企业的重点工作,要规范降损增效,制定有效措施推进降损增效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毓祺. 低压配电台区线损的异常问题及措施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 000(009):180-180.
【2】刘波. 研究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及方法[J]. 通讯世界, 2017(21).
【3】李敏. 营配贯通台区线损异常数据治理[J]. 华东科技(综合), 2018(6):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