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沈晓滨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沈晓滨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相关的建筑工作人员要对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进行及时的转变和升级,将新的设计思想理念渗透到实际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也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广州分公司)  沈晓滨    51059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相关的建筑工作人员要对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进行及时的转变和升级,将新的设计思想理念渗透到实际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也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引言
        可拓思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模式,人们通过可拓思维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这种思维模式具有不固定性的特征,所以,当建筑行业运用该模式时,相关专业人员也会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对建筑进行设计与规划。在建筑领域运用可拓思维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自身的施工成本,从而保证对自身的设计成果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
        1建筑设计创新性的基本原则
        1.1建筑设计的整体性
        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主要是体现在每个建筑设施的设计上,从建筑设计的整体来考虑,将每个独立的部分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设计的建筑的整体的功能构造,并按照建筑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整,使得每个部分与建筑整体之间呈现出协调的美感。
        1.2建筑设计的综合性
        建筑设计的综合性是指对建筑中的每个结构进行考察,对建筑施工的每个细节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得出建筑的基本结构与组成要素,探究每个部分与整体建筑的审美与功能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综合分析每个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并对其进行反馈调节,让整体建筑和每个部分达到高度统一。此外还有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在建筑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设计要有层次感、比例协调等。
        1.3建筑设计的联系性
        建筑设计的联系性主要是指建筑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结程度,考察其内部之间是否具有和谐性,同时还要考虑在施工时其内部的各项联系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施的施工要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建筑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是否能够产生联系,将环境成分作为建筑整体设计的重要观测指标等。
        1.4建筑设计的动态性
        建筑设计的动态性是指要对建筑整体系统和建筑内外的整体联系进行动态的考量,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通过对建筑整体发展的预判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把握其整体发展规律,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特征来设计进行建筑工程的后续设计规划方案等。
        2可拓展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2.1逆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指的就是有效转变常规思维模式,用整体角度看待设计问题,从事物另一方面出发,确定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法。建筑企业在利用逆向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逆向思维模式在可拓思维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设计人员需要灵活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从问题的相反方向出发解决问题,保障建筑施工的设计创新效果。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进一步完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利用逆向思维模式,可以科学处理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保障整体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例如在法国卢浮宫的增建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并没有结合古典建筑群的设计理念,而是利用钢结构玻璃金字塔设计理念,保障增建工程建筑方式具备现代感,这种设计模式没有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性,同时也突出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巧妙地运用了逆向思维。
        2.2棱形思维模式
        菱形思维模式的多种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和整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重新整合去中心化和整合,更加注重循环的本质和多层次。这一模型已经在建筑设计组合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广泛地讲,去中心化思想以下几点是基于原始思想模型的中心进行扩展和扩展的时间过程。花哨的想法在各种方面的分歧可以实现突破性想法在详细设计创新中的传播。查找并集成许多独特的设计点。第二,趋同思维模式融合的两个过程是优化整合和调整发散思维的时间过程。根据兼容性,优缺点,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判断和深入分析。最后,经过深入分析和二次筛选后优化的各种资源被整合到创新突破设计的第二步中。这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循环思维方式。循环的思维方式可以筛选出独特设计理念创新的不足之处和错误之处,提出其设计方法的具体思想,并有益于建筑群的设计。
        2.3共轭思维模式
        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利用可拓思维模式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设计理念缺乏科学性,在施工工程中需要有效处理某些细节问题,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共轭思维模式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在设计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利用共轭思维模式有效判断,再结合传导性思维确定解决思路,保障建筑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利用共轭思维模式可以相互转换共轭思维环节,在整体上认识整个事物。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事物的共轭环节,保障建筑设计工作质量,因为可拓思维模式中包含各种工作思维,在设计创新阶段需要合理分配创新设计的任务,工作人员也需充分了解该项工作。一些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不够先进,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发挥共轭思维模式的优势,有效处理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问题。
        2.4传导思维
        在一个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某一项事物可能会随着另一事物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也就是传导的过程,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就是传导思维模式。建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设计上的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影响其正常运转。为了解决协议类的问题,建筑设计者就应该注意将传导性思维引用到建筑设计中来,加以积极引导,转换矛盾,从而使得建筑设计能够高效率进行。
        2.5联想思维
        对于联想思维的定义主要是从问题的某个角度出发进行联想,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和其有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的。从本质上分析,联想思维方式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设计中的大意向往往和建筑功能和使用性质有密切巧妙的联系,而设计中建筑给于观者的联想性通常决定了建筑的成败。挪威新地标TheWhale游客中心的提案中,丹麦建筑事务所DorteMandrupA/S的“鲸鱼尾”脱颖而出,设计通过体量和形态的整合,在水面上参差的石材质感和柔和的曲线很容易让人联系其鲸鱼尾鳍划过海洋瞬间。这种暗含的联系性并不是平直的形态显示,而是通过建筑的功能和建筑呈现的形态之间联想所产生的共鸣。
        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也助推了当代建筑事业不断发展。可拓性建筑设计创新具有系统性强、效率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有重要作用,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自身设计工程的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建筑设计,并利用可拓建思维模式中的共轭思维、传导思维、逆向思维以及菱形思维等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助力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雄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居舍,2019(22):89,194.
[2]周丽丽.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59.
[3]杨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77
[4]李红,李宏朝.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