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潜在因素以及创新途径 陆本超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陆本超
[导读] 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施工组织,施工现场比较混乱的现状,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鸿昀建设有限公司 陆本超   310022

摘要: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施工组织,施工现场比较混乱的现状,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潜在因素;创新途径
        引言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技术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有很多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施工安全,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工程建造过程中只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才能够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述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里,所涉及的一系列关乎建筑工程安全的事项。这个施工过程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和完工阶段,在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施工的组织管理,才能保障建筑工程整体按期按量建设竣工和交货完成。在建筑工程较长的建设期间,涉及的管理范围广、管理方面多、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容易忽视但重要性不可替代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都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相关准备工作,整理和准备好施工地点、所用的各种材料工具、相关机械设备的移动到位等。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潜在因素
        2.1职能部门的监控力度不足
        监理部门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能机构,在项目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承担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监理的职能作用。项目工程在建造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并将各项责任机制真正落实到位。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很多职能部门缺乏对建筑施工安全的有效监控,当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之后,出现了推卸责任或者虚报情况,掩盖真实事实。这些做法非但起不到降低安全事故的作用,而且还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2.2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
        建筑行业本身具备的许多特点,增加了建筑建设施工中的危险性:(1)当下的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比较高,施工人员需要长期的在高空作业,在建设赶工、赶进度的要求下,加上一些施工工人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不足,常有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中的防护措施不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我国建筑建设的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人力资源也相对比较便宜,有一些建筑建设甚至全过程都不采用机械技术,主要靠人力来完成施工建设。这样机械化水平较低,依靠人力的施工建设中,很容易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构建我国建筑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3)交叉化的施工工作比较多。有许多的建筑工程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一个施工人员可能要同时操作多项不同性质、安全注意事项也不同的工作,即交叉化的施工工作较多,这样加大了各个施工人员工作的复杂程度,也让他们难以在工作事项外兼顾安全操作,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在建筑企业的施工团队中,大多都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很多人员来自农村,缺乏安全常识,同时缺少职业必要的培训,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于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清楚,对作业的标准和规则不熟悉、不知晓。甚至建筑项目中的经理还有现场的管理人员都缺少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目前建筑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农民构成的,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正规的岗前培训,自己本身就缺少安全意识,所以会增加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外,缺少必要的培训,所以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后也不能够采取系统和专业的补救措施,这样就很容易因为安全事故发生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途径
        3.1提升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创新的基础
        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施工管理对施工员工的重视,体现出现代工程建设的人本性。而建筑施工项目的法人代表一般是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积极组织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深入的学习建筑业相关的安全施工文件,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施工环节都有自己的更全面掌握和重点防护能力。安全管理还是减少施工纠纷,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保障施工管理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还能够提升其在防范施工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对施工人员,工人仍缺少实际的行为能力,也要强制性的开展上岗前的安全技术和意识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对各种设备也能安全操作、安全建设建筑项目。可以定期对建设工程的工作人员配发安全帽、防护带等基础安全设备,实现施工职责分管的模式,设置针对施工安全的专管部门和人员,来时时监督和排查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操作问题。另外,目前大多数工地进行的施工安全教育仅能为工人敲响安全问题的警钟,在应对突发的施工安全问题方面,却常常显示出应对能力和应对意识不足的状况。
        3.2加大安全投入力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体量日趋增大,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逐渐认识到安全生产和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所以在项目工程建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管理方面资金的有效投入,这样能够确保整个项目在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施工程序不合理的现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一方面应该做好施工现场各种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按照施工要求,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定期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妥善的保养和管理,并配置机械保养管理的专业费用。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系统、高处作业系统、交叉作业防护的准备工作,配置完善的资金。另外还应该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维护保养、应急演练、应急培训。
        3.3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要求持证上岗
        在现场作业人员施工前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要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的施工人员其实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培训,为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象,同时要能够对安全意识高和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优先录用。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建设相关行业在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都有很大发展,然而,随着房产限购、房产税等政策的出台,房地产的价格和未来的发展都会受到一波放缓趋势。从建筑施工方面来说,只有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防范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在新时期继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规范、安全的建设成果争取新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何艺.安全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1)121-124.
[2]徐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20,38(2):61-63.
[3]徐航.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创新探讨[J].重庆建筑,2020(8):56-57.
[4]师成仁.浅述如何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J].科学中国人,2020(6S):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