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在评定中的部分问题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王江超
[导读] 在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相关准则的影响下,工作人员针对部分构件数目较少或者病害品种较多的桥梁评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不准确的问题,还可能会造成桥梁实践运用情况与理论不同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应按照不同病害的分布情况、缺损情况等,全面分析病害对结构安全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落实好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和其养护管理工作。

湖北省武汉市九通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王江超    430300

摘要:在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相关准则的影响下,工作人员针对部分构件数目较少或者病害品种较多的桥梁评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不准确的问题,还可能会造成桥梁实践运用情况与理论不同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应按照不同病害的分布情况、缺损情况等,全面分析病害对结构安全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落实好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和其养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定问题
        引言
        通过深入了解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相关准则不难发现,工作人员在构件数量较少或者病害种类较多的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桥梁整体或部件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方面的问题,还可能造成桥梁实际运用状况和理论之间的误差问题,因此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时,需结合桥梁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具体桥梁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
        1.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标准
        1.1根据实践需求选择病害类型标准
        工作人员应根据工程实践需求找到不同病害种类,如果不按要求随意使用评定标准可能会发生不可挽回的问题。在《评定标准》中,对斜拉桥索塔裂缝按照影响范围分为4个标度。对于大部分斜拉桥索塔而言,存在厚度不等表面涂层,当外表面出现裂缝时,如果直接引用该标准定义为索塔裂缝往往有失偏颇。如2016年对湖北黄石某双塔混合梁斜拉桥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发现,索塔混凝土外表面涂层中存在大量网状裂缝,检测人员打开存在网裂的涂层,发现混凝土表面并不存在裂缝,或存在裂缝但以表面裂纹为主,若以裂缝进行评定,并不能真实反映索塔技术状况,但是,涂层损坏又不能忽略不计。
        1.2当前的病害类型标准不够全面
        通过深入了解相关评定准则不难看出,其中缺乏针对桥下可燃物堆积的规定,实践检测过程中也仅仅是记录相关问题,在评分中不予考虑,然而桥梁由于可燃物堆积清理不及时致使火灾受损的案例时有发生,管养单位对此类问题往往不够重视。笔者根据此类病害造成的后果及影响范围,提出桥下可燃物堆积评定标准。
        2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相关阐述
        2.1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结合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相关准则不难看出,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准则开展相应评定工作,在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时应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 5 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下述中涧北桥和吕方桥的技术状况评定均采用分层综合评定方法。



        2.2针对涧北桥技术状况的评定阐述
        通过实践调查不难获知,涧北桥在我国南京市江宁区,桥梁的总长是21.5米,理论上的设计荷载等级是公路-II 级,伸缩缝类型为型钢伸缩缝(两侧桥台顶均设置 1 道),支座形式为板式橡胶支座(每片梁下 4 个支座),此桥建成于 2000 年。桥面铺装为沥青混凝土(1 个桥面铺装);上部结构跨径组合为 1*16m,上部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1 跨 16 片空心板梁,15 道铰缝);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台(每个桥台计作 1 个构件,桥台两侧各设置 2 个耳墙、2 个锥坡、台前设置护坡)。此桥无人行道、河床、调治构造物、照明标志、排水系统。根据相关的病害描述,按照公路《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 21—2011)的规定,来计算此桥技术状况评分。
        2.3针对吕方桥技术状况的评定阐述
        经过实地考察不难看出,吕方桥处在南京市江宁区,桥梁总共长11.5米,理论上设计的荷载等级是汽车-20 级,伸缩缝类型为型钢伸缩缝(两侧桥台顶均设置 1 道),无支座,此桥建成于 1995 年。桥面铺装为水泥混凝土(1 个桥面铺装),桥面左、右两侧设置防撞墙;上部结构跨径组合为 1*8m,上部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板(1 个构件);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每个桥台计作 1 个构件,桥台两侧各有 2 个翼墙),桥台两侧设置锥坡,无护坡。此桥无人行道、河床、调治构造物、照明标志、排水系统。根据相关的病害描述,按照依据公路《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 21—2011)的规定,来计算此桥技术状况评分。
        2.4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通过比较涧北桥和吕方桥的病害情况以及相关技术状况评定不难发现以下几点:(1) 涧北桥上部承重构件共出现 5 处病害且有构件病害叠加现象,由于其上部承重构件有 16 个构件(梁板),最后计算得分为 86.2,评定为 2类,材料有局部轻度缺损,符合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中的描述。(2)吕方桥上部承重构件共出现 2 处轻度病害,其上部承重构件仅有 1 个构件(梁板),最后计算得分为 53.5,评定为 4 类,但材料未发现有严重缺损或中等功能病害,因此不符合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中的描述。又因无上部一般构件及支座,因此整桥评定为 3 类,与桥梁实际总体技术状况等级不符(3 类桥梁总体技术状况描述为有中等缺损)。(3)当将吕方桥上部承重 1-1 构件出现的面积很小剥落病害去掉时,重新进行吕方桥技术状况评定,可以得出,上部承重构件得分为 65.0,上部结构得分为 65.0,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 80.6,整桥为 2 类桥梁,可见病害种类的叠加,即使是缺损程度非常小的一种病害,也会对桥梁部件和总体技术状况产生一定影响。(4)此两座桥梁桥台评定均为 3 类,但从病害破损程度看,仅出现桥台被渗水污染且面积较小,材料未出现中等缺损,与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中的描述不符。
        3结论
        总的来说,通过调查了解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准则,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落实好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工作,但对部件构件数目少、病害种类多的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时会出现和实际技术状况不相符情况。因此,对于桥梁检测评定和养护管理者,当发现某一主要部件评技术状况评定为 3~5 类或某一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为 3 类~5 类时,应兼顾实际病害的分布大小、缺损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病害是否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从而更加科学的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和养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 21—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