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宋淑利
[导读]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加快电力工业发展,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是保障电力工业民生的重要基础。输变电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建设中容易形成水土流失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安全。以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为导向,构建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湖北博润雅环境安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宋淑利    430062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加快电力工业发展,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是保障电力工业民生的重要基础。输变电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建设中容易形成水土流失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安全。以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为导向,构建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分析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范围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监测方法和频次等方面探讨了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做法,以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在输变电工程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析;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新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输变电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为电力工业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由于输变电工程的特殊性,水土流失的发生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中,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是实现输变电工程综合监测管理的重要保证。目前,输变电工程建设技术和环境条件复杂,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是进一步加强和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基于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如何构建水土保持监测。
        1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对于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是由临时堆土、基坑开挖等因素造成的。要求从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因子,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是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知,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下,由于临时堆土堆石、基坑开挖等工程内容,该区域地表受到较大扰动,地表明显裸露。特别是大量土石方临时堆放的情况下,在降雨等气候环境下容易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第一,变电站工程涉及土地平整、土石方临时堆放。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地表及其区域内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输变电工程量大,涉及大量临时土石方的堆放,在降雨或大风环境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变电站建设中,有效控制建设内容是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其次,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基坑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因为输电线路建设需要修建塔基等。基坑开挖和临时堆放土石方,很容易在该区域形成裸露的开挖面,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输电线路建设粗放,建设过程中地表植被破坏明显,是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得到有效控制。
        2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工程项目很多,由其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看,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设计是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进一步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要素和内容的有效建设,这是提高监测效率的基础。
        2.1分为2个监测时段
        在水土保持监测中,要针对水土流失的因素,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立全覆盖监测,这对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效率,改善输变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时段1。输变电工程建设前期,要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要求制定监测实施方案,对工程用地类型和面积进行全面调查,形成监测的重点内容。时段1主要涉及输电变电站主体工程施工中的基坑开挖、地表扰动等工程内容,施工中需对地表扰动区域、临时土石方堆放及临时防护措施形成初步报告;(2)时段2。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表入侵、植被破坏、临时土方堆放等关键施工内容和环节的防控进行监控。根据重点防控内容,形成防控措施运行状况报告。
        2.2监测范围:全面覆盖,进度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的有效实施需要实现全面覆盖。


在进度监控的科学施工中,应监控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等内容,以更好地监控各施工内容中水土流失因素的发生。此外,在监测过程中,要确保对临时堆放的土石方、渣土等进行有效监测。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和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责任规范,从全面覆盖的角度实现科学、有效、准确的监测。
        2.3监测点位
        监测点布局要求:代表性强;监测点应适应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工程的构成;监测点应相对稳定,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监测项目区的气象因素;监测原始地貌的背景值;对变电站区、塔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区等关键部位扰动面积、水土流失破坏面积、弃土弃渣占地面积、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防治效果的变化进行监测。
        3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践
        在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实践中,关键在于根据监测内容等要素有效实施监测点和方法,这是保证水土保持监测效果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水土保持监测有效建设的关键在于从监测内容上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从而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1监测点位布置
        在水土保持监测建设中,应根据监测内容和范围科学布置监测点,这是有效监测的重要依据。监测点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是监测点位的布局必须要有一定代表性,监测点位布置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监测要素,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二是有效监测施工区域的气象因素,如输电变电站施工区域的背景值和原地貌;施工期间生产区和临时土方堆放区的监控。
        3.2监测方法落实
        在监测过程中,监测方法的科学实施是关键。一般情况下,监测方式主要有区域监测、实地调查、定位监测、巡逻监测等。定位监测是实现准确科学监测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综合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施工区域主要内容和要素的定位监测,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动态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大数据应用中,通过对各监测点的运行分析和统计计算,在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和反馈、防治措施效果等方面,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有效性。
        3.3监测频次控制
        为了有效开展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需要对监测频率进行有效控制,这直接关系到监测的有效性。第一,在水土保持监测中,记录信息的反馈应每/10d实现一次,以便对土壤侵蚀、地表扰动等因素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测;二是实现土方堆放及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情况;第三是监测气候和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遇到特殊环境气候时,应建立周监测记录;如果有特别严重的气候环境,要实现日常监测反馈,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的有效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建设科学安全的输变电工程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实现对所有施工环节、要素和内容的全覆盖监测,可以保证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也是进一步保证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研究认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建设应有效落实监测内容、范围、要点和方法,从科学监测和高效控制等方面有效促进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皓.高原地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及恢复途径探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8(15):12-14.
[2]李志鹏.浅谈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监测[J].农业与技术,2019(06):61-63.
[3]张成君,康文娟.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0(05):292-300.
[4]马永双,李龙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与方法探讨[J].区域治理,2018(23):240.
[5]王萍.榆横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监测与变化分析[J].陕西水利,2019(17):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