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侯丽威 郭文博
[导读]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享受。园林植物景观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让人们在观赏景观的过程当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加之,其对环境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实验农场 侯丽威 郭文博    150038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享受。园林植物景观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让人们在观赏景观的过程当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加之,其对环境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章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园林植物景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进行深入分析,需要相关人员建立完善的园林景观评价制度,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对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充满了向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具体评价过程,需要我们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城市园林景观。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成因素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的基本参照有许多可以提供参考,所以最终形成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元丰富的。为城市园林植物景观选择植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植物种类繁多,我们不仅要考虑所选择的植物对于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所挑选的植物对于今后园林景观所发挥的环境调解作用。以下是挑选园林植物景观的具体要求。
        1.植物的形态与线条
        园林植物的姿态、叶片和花序的生长结果都可称为植物的形态与线条。以直立线条的园林植物为例,该种类型的植物有芒属种类和品种,如果将这类植物单独种植,则会形成独立于外界的特殊存在,因为这种植物会与周围小型植物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如果将这类植物进行反复种植,则会形成一种极为奇特的景观。
        2.园林植物需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性原则也可称作因地制宜原则,即设计人员在配置与规划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时,应确保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当地的气候特点相吻合,从而可有效降低植物的自然死亡率。
        具体而言,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导致不同植物对环境中的土壤成分变化、降雨降水变化以及季节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这会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以及生长周期。比如,在阴湿地区,对于一些“喜阳好温”的植物,设计人员应有意识地为此类植物提供更好的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从园林设计的整体上考察,设计人员在配置园林中的植物和为植物选择具体生长空间时,应基于对当地季节气候特点、降雨降水特点以及土壤成分特点的综合分析,从而在选择风景园林中的具体植物时,可依据当地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合栽培或种植的植物,并为此类植物提供更安全、更合理的生长空间。另外,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处理园林中枯萎、颓败的植物时,也应积极分析和总结此类植物出现生长问题的原因,进而可及时对与此类植物生长习性相近的植物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园林植物出现大面积颓败的情况,进而达到有效降低风景园林的后期维护成本的目的。
        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
        1.体现植物多样性
        构建城市植物的多样性还应考虑景观生态学,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地理环境及生存于城市周围的自然植物,为城市绿化定下色调。从景观学角度挑选植物种类[2],让整个城市园林从外表来看,与自然界外在呈现一致。尽可能让城市绿化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城市园林生态。
        城市园林植物在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城市的地域特色,所选择的植物最好能够代表当地植物生态圈,尽量选择本地植物进行园林规划,避免过多使用外来树木,造成植物不适应的同时,也会使得本地的生态圈逐渐被同化,失去城市独有的风采。
        要想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有更加长远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园林植物规划体系,调查、分析、总结植物分布规律,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网络化的归类与管理,这样在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时就可有更加全面的参考。


植物的选择规划不止一座城市的考量,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总体的统筹划分,从而帮助城市园林植物的规划更客观,也更具科学性。例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调研中从多角度分析适合园林种植的植物,从而确保植物的多样性。
        2.优化植物配置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祝融峰景区植物和其他高山地区植物资源共 106 种进行评价,从观赏特性、生长特性和应用价值 3 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 61 种适应能力强、观赏效果好和应用价值大的物种,如黑松、金钱松、紫玉兰、三尖杉、油杉、龙柏、高山杜鹃、山茶、绣球荚蒾、含笑、爬山虎、凌霄等。
        要将风景名胜区的定位向着国家公园体制靠拢,有秩序、有方法、有目标地保护好风景名胜区﹒景区植被一旦遭受破坏,极难自然恢复,所以植物种植对祝融峰景区的防风固土及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祝融峰景区植被配置时,应做到适地适树,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效果,营造出群落结构丰富、景观效果好和生态效益高的植物配置。
        3.体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还要与地方特色植物保持紧密的结合,不同地区都有独特的植被,这些植物在地域气候环境中得到充分的生长,是一个城市宝贵的自然资源。例如,白杨树多生长在北方地区,它具有一种无畏的精神象征。椰树普遍生长在南方,可以体现南方的亚热带气候环境。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园林植物选择时还要体现植物生态习性,根据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普遍认知进行植物配置。再例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可以展示独特的景观魅力。城市文化与地域植物的融合应当从地域植物的形态特征出发,并运用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分析所选用植物的适用性,挖掘植物的独特精神品质,赋予地方植物特有的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彰显城市精神、展示时代主题、促进城市发展的效果。
        三、未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1.公众参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可行性
        构建清晰公正的评价环境是让公众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前提,这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组织形式;其次是不必为自己参与公共建设的评价而产生负担,这主要依靠设计团队的专业把控。公众参与景观评价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做到制定明确的目标,公开景观建设的信息,保障公众的参与途径,建立高效的交流形式让反馈更加及时。
        2.公众参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必要性
        景观评价是一项较客观的认知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对评价主体进行判断,引入新的视角进行讨论,从而得到更周全的结果。因此,景观评价是为了优化景观设计,在不断改善景观设计的同时为自然和社会带来价值。公众参与景观评价是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通过评价的方式交流了解公众的需求。社会迭代导致公众对许多事物的观念有了新的改变,景观设计师从经典和系统学习中传承下来的设计理念也亟需与公众的变化相匹配。
        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已经从各个角度开始融入智能化,增加人群互动感与体验性。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随着科技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的运用定会成为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很多研发人员主要思考的方向。因此,景观工作者有必要加强人工智能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研究力度,更好地发挥景观营造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价值,营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园林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花卉,2020(08):150-151.
[2]白琳,牟小玲.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9(23):80-81.
[3]孙保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园艺,2019(20):131-132.
[4]樊丽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天工,2019(08):134.
[5]王兴岐.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