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何馥恒
[导读]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缓解,减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还促进了友好型社会的建成,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必要举措。 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因此,必须重视起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塔城地区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何馥恒    834700

摘要: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缓解,减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还促进了友好型社会的建成,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必要举措。 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因此,必须重视起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土资源。而水土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水土资源破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开展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又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因此,要时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促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水土保持是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两种资源,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并且对于区域生产和生活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阻碍区域性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2水土保持的作用
        2.1涵养水源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然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口的 1/4 ,怎样节约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有效的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根部会吸收地下水分,能够储存一定的水分。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在暴雨气候下,水资源在流经森林区域时流动速度会相较于其他环境大幅降低, 从而使得水分能够缓慢渗透入森林的土壤内,最终汇入林中溪流,可以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而在枯水时期,森林中土壤蓄存的水分能够避免河流干涸,从而起到调节流域水体流量的效果。
        1.2防风固沙
        由于我国早期经济发展走上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森林的乱砍滥伐问题十分严重,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一度猖獗,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了遏制沙尘暴,就必须进行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降低风速、减少荒漠化,实现防风固沙的效果。 植物的根部可以保持水分, 由于森林的截留作用, 可以阻挡风中携带的沙子通过,大大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
        1.3改良土壤
        进行水土保持通常是通过造防护林等方式, 防护栏不仅能够大幅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并且落叶等物质可以被土壤吸收成为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目的。 比如某些土壤粘性过强,或是砂质过多,水土保持功能可以对此进行改善,形成团结粒、增强氮磷钾等养分、增强微生物和腐殖质,最终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1.3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理念应用在水利工程中,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将非常明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流域性的水环境。进行植被覆盖,对于提升地表的抗侵蚀能力具有敏感作用,又可以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流入水体中起到防控作用,对于提升水利工程作用也具有意义。保持水土中对流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多的泥沙进入河道,以及对于生态平衡等形成影响,进而推动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1.4净化空气
        工业的大力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的环境影响,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气环境问题。 由于工业污染物质向大气中的大量排放,空气质量急速下降,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带来了一定影响,温室效应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必须进行科学治理。 保持水土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是地球的主要碳库,树木可以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 因此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且吸收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改善人类生活的空气质量。 所以,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净化空气,这对于发展环保事业而言极为重要。
        2.加强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
        2.1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管工作
        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负有一定责任。 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因此许多农田被毁,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负担,而且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的不达标排放、森林的乱砍滥伐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因此,在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时,应当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不合法不合规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惩治,向城市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向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发展。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积极植树造林,选取生存能力强、适应性良好的植被进行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
        2.2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形成全面的监管,也就是从有效监控和形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角度,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根据地貌、气候、植被和森林覆盖等方面进行监管。引入水土保护措施,能够落实在防护方面的管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时对于项目进行监管,可以促进在监督管理中的措施推动,以及可以增加在水土保持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于违反法律和法规的情况需要采取惩罚措施,促进有效的采取补救措施等。
        2.3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经济要发展要进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环境不能无限制的被破坏, 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必须加以解决。 因此,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关部门应当结合现代科技和成功的治理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如大面积被开垦的地区要退耕还林,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等, 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欢迎科研人员到当地做研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2.4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支撑
        在水土保持中引入科学技术,重点是形成科技的支撑作用。在无人机等设备的运用下,可以运用无人遥感等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辨析,形成现场勘察,通过水土保持的动态性管理,有效引入管理先进手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保持监控中需要从高效、精准和全方位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水土保持中能够形成广泛性的运用。利用 3S 技术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控,可以形成有效的区域性水土保持规划,促进在提高数据精准度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和有效规划,在形成合理和可行的水土保持策略下,才可以发挥检测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生态体系有效保护下,水资源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结合,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才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凯丽 .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下的水土保持技术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24):4387-4387.
[2]杨文勇 .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8):158.
[3]史德明 . 加强水土保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措施[J]. 中国水土保持,2002(2):12 -13,48.
[4]邢青青 . 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 珠江水运,2020(17):86 -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