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   作者:黄创炎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之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与日俱增,但在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几率也在日益提高。

广东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  黄创炎     528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之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与日俱增,但在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几率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调查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新能源汽车火灾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策,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火灾原因   调查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燃油汽车排放污染物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科技发展的要点。数据显示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上年分别增长59.9%和61.7%。截至2018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火灾,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具有起火蔓延快、爆炸式燃烧、有毒气体多、火灾损失大、着火后二次爆炸难以扑灭的特性。因此,研究电动车的火灾特性,总结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常见火灾原因、研究现场勘验步骤及痕迹物证分析方法,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火灾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新能源电动汽车常见火灾原因分析
        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与传统内燃机车身结构相似,因此,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时,可结合相关汽车火灾案例,分析其共性,研究其不同。
        1.1电气线路故障
        新能源电动汽车节点多且线路密集,容易发生短路、断路、过负荷等线路故障。电气线路分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线路起火原因主要有线路短路、电池外短路、电池与固定外放电、高压线路接线端接触不良。若低压线路引起火灾,线路会出现多处故障点。工艺缺陷、误操作、超期使用、不同厂家部件不匹配、充电管理和线路布置不合理等原因容易造成电气线路故障。[1]
        1.2电池故障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安装在底盘,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一个单体发生故障其他单体仍能继续供电,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会产生高压可燃气体,高压可燃气体造成电池包破裂,根据电池热失控机理,最先故障的短路点产生热量,加热电池达到隔膜分解温度,然后发生热失控,故障电池周围的电池直接被加热至隔膜分解温度,热失控更加剧烈,最终引起火灾。
        1.3放火
        放火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中占较大比例,通过观察电动汽车周围是否存在可燃液体容器和可疑足迹、车身是否存在被撬开锁痕迹、车内物品是否丢失、车身是否存在液体燃烧痕迹、是否由车轮处起火,即可判断有无放火嫌疑。以 2016 年 1 月 20 日 1 时 50 分许,某县某街道一宝马轿车火灾为例,勘验过程中,首先对火灾现场整体进行观察,通过油漆掉落、车体形变、熔融痕迹来判断车辆烧毁严重程度,从而确定起火部位为车辆右侧 B 柱靠前位置。根据起火部位构件的损毁情况确定起火点为车辆前悬架处。结合监控视频,发现起火从缓慢燃烧到猛烈燃烧进行过快,认定为放火。[2]
        1.4其他火灾原因
        (1)汽车事故引起火灾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发生碰撞后,因电池包被破坏导致电解液泄漏或电池内部线路短路而导致火灾。



        (2)吸烟、遗留火种引起火灾
        车身内饰大多为可燃物,吸烟后将烟头扔在车内,烟头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也可能因为汽车行驶时形成涡流,将烟头卷入车槽内引燃可燃物。
        2、新能源汽车火灾问题的防范对策分析
        2.1对电池材料和相关技术方面
        第一,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配备更为高效、更安全的电池,要以安全为基础,充分确保动力电池能够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有更显著的提升。第二,要确保电控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运行,以此使电池能够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有效工作,从根本上防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同时,要针对电池材料和相关技术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使其实用性能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切实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3]例如,针对部分高镍动力电池中的正极材料易分解产生氧气并导致汽车内部燃烧的问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更有效地包覆处理电池内部的正极材料。第三,还要针对电池的使用方式进行不断的规范和优化,确保电池的使用方式和充电方式能够保持一致,更加规范,以避免电池使用不当,而导致起火问题。第四,对于动力电池火灾防护措施而言,结合不同类型材质的新能源汽车,要做好相应的冷却、隔热、窒息措施等,特别是对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而言,一旦发生,很难终止其反应,可在热失控发生初期进行阶段性预警,采取不同防护手段抑制热失控的传播。
        2.2在接警调度方面
        各市指挥中心接警人员在接警时要详细询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规模、有无人员被困情况,若司机报警要问清汽车类型,并与报警人保持联系,掌握灾情发展情况。同时根据纯电动汽车事故类别和蔓延规模,视情调集辖区中队水罐、泡沫、干粉等车辆,以及防护、破拆、救生等装备到场施救。水罐、泡沫消防车主要用于扑救周边飞火和次生火灾。灾害规模较大时,应及时调集公安交警、供电、医疗等社会应急联动单位,以及灭火救援专家、厂家技术人员等到场协同处置。
        2.3在火情侦察方面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消防力量应根据灾害类型着灭火防护服全套,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绝缘手套等,防止有毒烟气、爆炸波和储电单元喷溅物溅出等威胁。要查清灾害规模,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和伤亡情况,特别是储电单元受损、起火、泄漏部位等情况,要重点查看发动机室、车门、前翼子板、行李箱等位置的特殊标识,明确车辆种类。[4]同时安排警戒人员与现场公安民警配合,疏散周边群众和车辆,根据灾害类型和规模,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2.4在灭火准备方面
        各级消防部队要结合辖区实际,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调研,研究制定灭火救援各类处置对策。辖区有大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消防支(大)队要务必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灭火救援业务骨干对辖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逐一开展实地调研,熟悉了解整车结构、使用材料、动力类型、应急处置等内容,尤其是针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桩等传统汽车没有的系统和部件,要准确掌握工作原理、危险特性和断电方法等。联合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共同研究制定灭火救援处置对策,细化处置程序、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开展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战术测试和实战演练,根据测试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处置规程。
        3、结语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其推广和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同时要着重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的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火灾事故,要针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落实更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使火灾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解决,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电动汽车火灾预防研究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6(4):282.
[2]刘垠.新能源汽车起火引关注专家:电池测试不能急功近利[J].变频器世界,2018(9):62.
[3]张志勇.不能忽视的新能源汽车安全[J].中国经济周刊,2017,19(17):71-73.
[4]郭琳,柯希彪,汤引生,等.新能源汽车电弧故障检测方法及测试系统设计[J].绝缘材料,2018,51(011):74-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