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中学 363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学科,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其中包含着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等内容,含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研究如何将生态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本文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意识;浅谈
引言:新课改后,三生教育观念被普遍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所谓“三生教育”指的是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活动与生态意识有机整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渗透生态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定目标,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还可以为学生引导方向。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合理的将生态教育融入其中。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在备课环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并以生态教学目标来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1]。举例来说,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这是一篇由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文中言语通俗却不失生动,且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深入探讨课文中包含哪些生态教育因素,将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作为教学目标。之后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则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第四部分则是说明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探讨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同学们在经过对课文的学习与交流讨论后,就会了解到研究物候学有助于合理安排农作物区域化,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和减轻虫害,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感知文本中的生态意识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别为多媒体创设情景和设置悬念。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并不发达,很难对课本内容有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生态意识,在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激发其保护生态的意识[2]。举例来说,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时,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多视角的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前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与丽江山水等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有更直观的认知。
在讲解课文时,其中有着较多的富有哲理的句子,通过详细分析引导其对丽江产生好奇心,并产生想亲身前往的冲动。教学内容讲解完后,教师还应贴合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鼓励其在旅游时要注意环境问题,爱护自然山水。
三、利用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教育改革后,提倡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就某些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展开讨论,以此来激发其课堂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发生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其生态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3]。举例来说,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一课时,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讲的是大雁在春天北归,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却未必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生态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文章中的真情实感,还可以让其主动寻找文中作者对大雁怀有哪种情感,并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呼吁同学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四、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
实践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多设计实践活动,并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向学生宣传生态教育理念,首先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认识到自己以前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思,正确认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本身的责任感。举例来说,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一课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渔夫发现了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桃花源,却寻而不得的故事。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探访桃花源”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存在,只是陶渊明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但从现代角度来看,桃花源可以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青山绿水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并借此篇课文引导学生保持本心,培养生态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样化手段向学生渗透生态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要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创设情境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树国.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7-49.
[2]王国卫.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09-110.
[3]徐大才.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