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
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
我们根据项目的教育目标,组建了三个维度的教育空间,打造了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维度的全景化劳动教育情景。
第一空间:家庭——家务劳动启蒙馆
家庭是一个最全景式的劳动场域,是儿童劳动教育最好的启蒙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丰富宅家的生活体验,我校推出了 21 天成长计划、我为长辈做件事和小鬼当家我最棒三个家务训练活动。学会劳动技能,尝试家政管理,懂得尊老孝亲。本活动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三期,活动广度覆盖全体学生,活动深度涉及家务劳动的各个方面。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空间:社区——友邻互助志愿岗
托学校博雅志愿者团队,进社区、村、街道,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我们和本镇滨水社区开展合作,定期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集废为宝、公共清洁等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热心公益,友爱邻里的道德素养。
第三空间:校园——农务课程实践区
滆湖之滨,塍田景美。校园一隅,习劳风盛。2020 年,高塍实验小学以树立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习得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为宗旨的“博雅小农场”启动建设。农场占地约一亩半,呈三角形状。因紧靠河道,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开展。经过科学规划,重点进行三个项目的建设:
一、创新型鱼蔬共生项目
本项目占地约半亩,取名“未来馆”。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鱼蔬共生技术,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蔬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形成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为了能够达到智慧化管理的目的,我们依托中国移动优秀的 5G 网络,建设了远程控制和生长感知两大系统,能够分别实现自动投喂、自动灌溉、生长监控、空气温湿度监测、鱼池氧浓度监测等功能。此外还建设了太阳能及风能发电装置,完成小农场能源的自给,并创建利用鱼蔬共生系统的水位落差进行水力发电的小型实验室。
二、学习型中草药种植项目
中药种植区约三分地,分成三垄,取名“百草园”。分别种植当季的中草药,探究从播种到收获并制成药材的一系列程序。让孩子们在种植中药材的过程中,既能找到劳动的乐趣,又能学习到有趣的中医药知识。学校还举行绘草药、辨草药、制草药等一系列活动,将中草药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活动、国学品牌特色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程。
三、务实型农作物种植项目
农作物种植区约半亩地,规划为长方形地块,每半分地为一垄共十垄,每垄地 20 米长 1.665 米宽。每垄地边上使用指示牌指示长度和宽度。按班级“分田到班”,三至六年级每班半垄地,分别种植当季的农作物或水果蔬菜。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农小组对农作物进行观察、管理,实现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完整流程。
【亮点经验】
一、构建了校内劳动教育课程群,农业生产智慧化。
(一)农务劳动课程
1、一至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以观察生长为主,观察鱼类的生长,观察农作物、中药的生长情况,每周利用劳动课时间进行一次观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观察记录,形成周记。以植物或鱼类的生长周期为单位完成动植物的生长(成长)档案。
2、三至六年级
中高年级以班为单位认领土地,由班级全体学生决定所种农作物的品种,以每周的劳动课及课余时间分小组组织学生在农务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农作物的播种、施肥和收获等。
3、一至六年级
观察、参与中草药种植园的管理和鱼蔬共生系统的运行,在务农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每周劳动课时间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熟悉各项劳动技能和各种农具的使用。
(二)创新劳动课程
学校组建智慧农业技术探究小组,分别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成果。
探究项目 年级段 成果呈现形式
远程控制技术 低中年级 探究报告、小制作
生命成长技术 中高年级 科学小论文、实物
中草药种植应用技术 高年级 实物、调查研究报告
(三)学科渗透(综合学习)
学科 内容
数学 面积、长度
语、道法 节气、古诗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
科学 生命科学、能源、自动控制等
体育、美术 审美、健体、技能等
以劳育德课程
正确的劳动观念 必备的劳动能力
积极的劳动精神 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等
二、建立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效能评价多样化
(一)过程化表现评价
以综合评价为主,各班形成劳动记录单,记录各班每位同学在一段时间以内每次劳动的类型、次数及时间。以自我评价为主,每人以学年为单位形成学生劳动评价单,形成学生劳动能力成长档案。学校定期开展“最美菜地”评选。对耕种表现好的班级发放劳动奖励基金,评选标准包括农场里的知识、作物、布置等,将学生引入 农耕文化和农业知识的探究中,评选出各类“小小农博士”“小能手”,并带领同学参加“开心农场”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成果化表现评价
1.观察日记、成长日志、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等
如开展“画美丽的蔬菜”活动,“最美蔬菜”摄影大赛等活动。
2.实物展示:每年定期举办丰收节,各个班级进行劳动成果大展示,劳动成果归班集体所有。蔬菜成熟以后可以卖给食堂、老师或家长等,结合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湖北疫情重灾区结对学校。
3.劳动能力展示
学校将安排文明监督员通过“日记”“拍照”“录像”“班级问询”等方式查看了解同学们的文明表现、参与播种率等。
【问题与不足】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群策群力,在项目的开展和推进上做了许多工作,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一)家庭劳动教育监管不到位。
在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大对“21 天成长计划”、“我为长辈做件事”和“小鬼当家我最棒”三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性实施和评价的管理。丰富展示的途径和方式,让家庭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劳动技能习得、劳动品格提升的基石。
(二)社区劳动教育形式不丰富。
我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还不多,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还要继续开拓更多劳作形式的实践基地,组组织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
(三)学校劳动教育积极性不高。
校内劳动基地“博雅智慧小农场”的投入使用让学生农务劳动有了理想的场所。但部分教师“重教轻劳”且鲜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教育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结束,劳动教育也就停留在纸面上和PPT中,没有开展实际操作的动力和意愿。
(四)五育融合教育能动性不强。
劳动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劳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劳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贯通,与学习生活的“融合”是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与症结所在。五育融合也是广大教育者难以掌控的“硬骨头”。还要继续让劳动教育科学、有机地融合在教育全过程中,让五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塍小学“博雅智慧小农场”的精耕细作下,硕果盈枝。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立根铸魂”的伟大工程。今后,高塍小学将在劳动教育中继续深耕,书写劳动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