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问题学生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期   作者:林润艳
[导读] 一个班集就是一个社会,各种学生都存在。
        林润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白马小学
        摘要:一个班集就是一个社会,各种学生都存在。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难点,应当引起我们重视,教育好一名问题学生的意义甚至大于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反过来说,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那么就会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农村    
        什么是问题学生?我认为这是在思想、学习、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他们不好好学习,违反纪律是常事,和同学吵嘴、打架,甚至顶撞老师。其实,人之初,性本善,谁也不是天生恶骨,谁都喜欢当好学生,根据心理分析,人的精神或行为的异常表现,本质上都可以追溯到他心灵史上(特别是儿童期)所受到特殊精神刺激。而问题学生,一般都是不正确教育方式或特殊精神刺激导致的行为不端。因此 ,我们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要相信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让问题学生“恢复健康”!
        一、热爱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白朗宁也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老师的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问题学生就更明显,如果多一些和学生谈心、沟通,给他们微笑,给他们关爱,给他们简单的问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也就会乐于接受了,自然而然也就会有所改变。班上一男生陈某,上课不听课,拽女同学的头发,下课追赶打闹,也不按时完成作业。我和他谈话了好多次,“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是他的良师益友,很快就改正了错误。
        二、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问题学生
        高尔基说:“谁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谁,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同样犯错误的学生,一个是问题生,一个是优等生,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不批评优等生,却狠狠地批评问题生。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重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班上女生李某,早上经常迟到,问她原因,要么就说睡得晚不想起,要么就说不知道醒。我就封她为“清洁大使”,让她督促并检查早上的清洁工作。刚开始时,她拼命摇头,说自己没那么早起床,我摸了摸她的头说:“老师相信你能把这个工作做好的。”她不大相信地看了看我,点点头算是答应了,结果以后她每一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检查同学们的清洁工作。
        三、寻找亮点,表扬问题学生
        魏书生说:“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实验证明,越是问题学生,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平时,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和发掘问题学生的长处,给他们发挥长处,表现自己的机会,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能从中体验到自尊、成功等情感。

班上李某,是女生中最淘气的,她头脑灵活,但自制力却差得很,上课经常讲话。有一次,她没有举手,就大声地回答问题,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而是肯定她的回答:“你的思路很正确,回答得很准确,太棒了!”平时有了进步,我就通过家校通必信息给家长给予表扬。从此,她上课讲话的现象少了,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
        四、适度“惩罚”,帮助问题学生养成常规
        虽然说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要从宽。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可能马上就能够改正的,有时也要对他们的违纪行为予以一定的惩罚。惩罚的原则是:不会让他们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任何的伤害。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经过了多次强化的结果。奖罚就是对学生的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强化。对问题学生来说,及时地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论,有正确性的行为立即表扬,出现错误及时批评,这样就能使他们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班上女生王某,不遵守纪律,经常说粗口,平时不拘小节,随便拿同学的东西。有一天,有同学告诉我,她把同桌的水瓶扔进了垃圾桶,还威胁说如果告诉老师就打。我就让她把整件事的经过写下来,要写清楚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所作所为,还让她写一写如果她是同桌,心里会怎样,如果她是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写过几次后,她虽然有时还会违反一下纪律,但慢慢地就不再随便拿同学的东西了,也不说粗口了。
        五、家校联系,共同教育问题学生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可以说,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会有问题家长。这里所说的问题家长,是指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家长,他们有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宠上天,成为家里的“小霸王”;有的奉行“棍棒教育”,轻则骂,重则打;有的则完全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爷爷奶奶,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还有的是离异的或是单亲的。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也就是说要抓住事情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点联系家长,多一点和家长交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与父母的相处等,从而找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就会有正确的认识,也清楚、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乐意配合。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上男生叶某,无论做错什么事,都是打死不承认的,哪怕你亲眼看着他,他也知道你看见了,也是不承认的。我就打电话给他家长,跟他家长交谈,了解到他父亲对他非常严厉,只要做错事,哪怕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错误,也会破口大骂,有时还会拳打脚踢,甚至还会让他在祖先的灵位前跪上一两个小时。我就把情况和家长说明,并分析其中原因:叶某这种打死不承认的行为,很大程度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怕会受到惩罚,平时有错误时应该多一点和孩子沟通,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家长反思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叶某慢慢地也会承认错误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而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要“宽以待人,容人之错”,用爱心感化他们“冰冷的心灵”,用表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用理解温暖他们脆弱的情感,引导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师爱的力量》 朱先云
[2]《关注农村“问题学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石磊
[3]《“问题学生”帮教转化的思路探索》   苏美莹
[4]《用爱培育,静待花开》  邢治翠  朱百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