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   作者:田维珍
[导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对他们后期的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田维珍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中心小学    547217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对他们后期的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关的研究发现,目前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现状却十分的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意见,以供参考[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成长。
一、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文章背后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强化自身理解能力的目的。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写作风格。正如老话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他们对词汇、语句的应用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从而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写作训练,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学生的基础阅读教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主要指打好地基,这是高楼万丈的先决条件。这个道理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适用,只有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育,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平稳、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阅读教育,认为基础阅读教育并不重要,学生也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自行弥补,这一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极为的重要,与阅读的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
(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从而使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产生了懈怠心理,忽略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从而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学生对阅读活动缺乏参与的热情,很少有人主动和教师互动,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教学效果欠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最大驱动力,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并逐渐爱上阅读。阅读对小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对小学生们的重要性,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黄山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展现了黄山风景区的魅力壮观。如果老师仅仅靠语言来描述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那么学生很难想象出这些石头具体的形态,会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与黄山奇石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进行播放,使黄山奇石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达到更好地阅读效果[3]。
(二)帮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技能,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单单是进行简单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技能,充分获取文章中的知识。首先,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研究课文的标题,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好关键语句的标记工作并对全文进行段落划分。
如果想要使学生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天安门广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上课前为学生播放天安门的相关短片,使学生们了解天安门在我国特殊的地位,随后开展阅读活动。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天安门的雄伟壮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相关词汇的积累,进行段落的划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主旨,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知道阅读的正确步骤,长此以往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4]。
(三)借助课外读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具有教学内容多样化的特征,单单靠课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借助课外读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为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通过阅读课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课外读物种类繁多,有很多并不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严格的筛选,为他们挑选出针对性的读物。例如可以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经典书籍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对他们后期的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改革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技能,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全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35):49-50.
[2]汪湘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35-36.
[3]曲成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60.
[4]阮爱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天津教育,2020(32):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