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11月33期   作者:毕研宁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导,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则为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毕研宁
        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  250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导,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则为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可见,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创新为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倘若缺乏创新能力,便无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中。物理学科本身即是一门极具想象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与研究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从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升创新思维,发展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验操作过程,并借助观察实验过程 与结果获得相应结论。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借助抽象思维和探究思维推理与解释实验现象,借此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然而,纵观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仍有一些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教学理念,这不仅导致实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同时更使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意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时,仍然习惯于占据着课堂主体的位置,自己在讲台上一边演示一年讲解,学生只能静静的观看。教师展示的实验内容通常和教学内容相关,加之受实验条件和设备等限制,通常演示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实验,教学设计无亮点,教师和学生间缺少沟通,实验教学的重点为讲实验,而并非动手做实验,致使学生不仅不能有效观察实验现象,其动手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其次,课程活动严重缺乏吸引力[1]。受传统教学理念和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通常为教师进行统一部署,学生就犹如听从指挥的机器,按部就班,实验过程太过模式化、程序化,实验结果也是千篇一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学习兴趣也无法被调动起来,更何谈发生创新思维,
        最后,学生已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当下初中生正值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的过程中,时常会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并未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实验过程中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挥,人云亦云,并不能做到提前预习、自主设计、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相对匮乏,这极大的阻碍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与对实验教学的分析可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巨大的优势,具体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对初中生而言,实验知识比理论知识更具趣味性,能够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其创新能力;第二,实验为一项实践性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思维会飞快运转,从而点燃创新的小火苗,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第三,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小组合作与讨论,这有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借此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实验探索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问题
        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问题[2]。物理实验中呈现出的规律和现象虽然均是被前人发现和证实的,然而对学生而言仍然是未知的,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将实验任务安排给学生,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通过努力探究而发现科学知识的愉悦感,借此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以伏安法测导体电阻”这一实验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并未其提供相同阻值的电阻进行测量。因为各小组接电流表的方式不同,有的组为内接,有的组为外界,所以必将致使测量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性。许多学生对此产生了疑惑:“阻值相同的电阻,测量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到底准确的测量值是多少?如何测量才能够使误差降低呢?” 学生迫切的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根据实验原理和产生误差的原因展开积极探索,最终发现测量同一阻值电阻时,电流表接法不同是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误差,必须结合电压表内阻、电流表以及被测电阻大小等明确电流表如何接。此外,也可以结合电阻串及并联等知识,在测量阻值很小的电阻时,结合串联电路分压作用,电阻与电流表两端电压相近,则不能将电流表的分压忽略,因此采取外接法;在测量阻值很大的电阻使时,结合并联电路分流作用,电阻与电压表两端电流相近,不能忽略电压表中的电流, 若采用外接法, 电流表测得的是被测电阻和电压,则不能将电压表的分流忽略,因此采取内接法。借助这种发现与探索,学生便会对如何精准测量电阻形成进一步认识,其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发展其创新思维的必要基础和前提[2]。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强化学生观察力,使其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观察物理现象,打开创新思维之门。教师可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使其认真观察实验表象,深入挖掘深层规律,多思考,多探索,多提问,进而形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强化观察能力。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温度计的使用”这一实验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验目标,鼓励学生将实验目的融入到现象的观察中,进而使学生能够定向观察。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液柱变化上,并对其变化原理展开分析,这样学生就形成了观察实验的目标,且能够带着注意目标认真观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温度计的测量原理为热胀冷缩,当受热条件下,其内部液体膨胀、体积变大,进而液面上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顺序进行观察,借此强化学生对比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
(三)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创新实践
        初中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存在着许多物理现象[4]。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借此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丰富其创新实践。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把物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周边农村或者工厂污染情况展开实际调查,同时提出针对性处理方案。借助开展实践性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习思维得到了明显活跃,实验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与教材的限制,拓展到了现实生活中更加广阔的空间中。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借助实验探索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思维;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创新实践。借此,为学生思维插上翅膀,进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7-298.
[2]胡元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方法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0.
[3]陈爱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0):15-16.
[4]杨建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