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康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六铁镇李子坪小学 四川凉山 61540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推进和改革,素质教育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其主要的教育核心就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具备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有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手段,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素材,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教材内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入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充分的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在获取素材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并且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一、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有效写作
写作的主要素材多数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写作能够表达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绪,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不断的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心得来完成写作目标,在探索生活中美好的过程中,才会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和生活结合、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和魅力[1]。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户外写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社会生活接触中,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要有目地的带领学生进行写作,有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户外写生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植物枯萎,当学生发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植物为什么会枯萎呢?在植物枯萎的过程中会‘疼’吗?”通过教师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还能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的生活,进行有效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写作的潜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写作道路上前行[2]。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情况制定评价表,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并且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客观、认真的态度,鼓励学生将正面学习的状态展示给教师。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且教师在评价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对低段和高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以激励形式的评价,口头表扬、五角星鼓励等,或者在作文中加注鼓励性的标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而对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写作的内容在班级中展示,或让学生在班级中大声朗读自己写作的内容,然后教师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对内容评分,在评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态度,获得评分较高的学生作品在班级中展示一周,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具有人文关怀的评语鼓励学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成就感,还能激励学生自我突破。
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阅读的感情比较饱满;有的学生阅读的比较顺畅;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掌握的比较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并且要在综合评价中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而有的学生则是阅读时存在困难,阅读的并不顺畅,对课文中的一些生词生字难以掌握;有的学生没有发现课文中采用的写作手法;有的学生阅读时缺乏情感等。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一些不足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在综合性评价表的建立下,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都能够被教师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还能促使学生获取成就感,对学生的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还能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让自己的亮点继续“发光”。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3]。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的内容,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适当的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提升。
例如:在教学《珍珠泉》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阅读笔记。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将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段落记到笔记中,将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进行标注;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随后教师要及时的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再为学生详细的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描写景象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家乡美景的热爱之情。当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景物描写的书籍,让学生通过课外读物总结课文中优秀的写作手法,如《致大海》、《瓦尔登湖》、《荷塘月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内容充满生命。此外,教师还要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教师、其他学生的评价中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写作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惠.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9):5.
[2]赵贵玲.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训练策略探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86.
[3]雷美玉.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2020,(2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