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王怡寒
[导读]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落后的观念和思想,转变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策略和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需要。在高中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历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历史实践能力。

王怡寒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四中学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落后的观念和思想,转变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教学策略和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和需要。在高中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历史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历史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067-01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资源单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以书本为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能够通过书中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课对历史内容进行了解,这种情况很难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掌握,容易进入误区,特别是历史时间线,学生容易记混,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2.学生不对历史进行思考
        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对其进行深入掌握。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愿意对历史内容进行思考,只将历史内容当成故事来听,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不对历史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只知道这段历史,却不明白历史的意义,学生死读书的情况就会出现。
        3.教学形式不丰富
        传统的教学课堂大多在黑板上罗列很多的知识点,让学生记笔记,虽然繁琐但是学生在抄写记录的过程当中也能大概记住所学的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师经常在备课时就没有那么认真了,从网上下载一个PPT,找几张图片当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都不了解自己要教什么,学生又怎么知道如何学习?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行为。
        4.教学理念落后
        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听课记笔记,学生也熟悉了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某个学生听不懂就停止教学,教师认为教学的整体进度不能被耽误。因此,就有个别跟不上的学生,开始跟不上,后来还没追上,落后的步伐越来越大,严重的差距就这样形成。还有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师相比也落后,那么就会影响所有的学生。
        二、策略
        1.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极为不合理的,必须要灵活的运用,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例如,在“中国抗日战争”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两个学习小组研究同样的问题,以便课堂上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材料描述时,可以由另一个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老师在旁边提供具体指导,还可以取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辩论,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的视频资料,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抗日战争博物馆,以便学生加强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掌握。


再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的生产与发展”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人类文明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和当代日常生活,对比古今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程度,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2.采用比较教学增强学生课程记忆
        在讲授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相似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在授课期间对这些内容进行完全分类,并使用比较方法来扩展课程中的教学。让学生事先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行额外的比较分析和记录,让学生能够明白类似事件中的不同。在这种比较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对研究的相关历史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分析,从而有效地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从而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当教师教《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两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部分之间的时间和背景关系进行比较教育,以便学生学习。同时,通过对双方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内容、时间、原因和其他因素,然后认识到两者都是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并且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取中国领土。教师还可以比较条约的内容。两者之间都有“开放通商口岸”。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使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记住课程知识内容。
        3.问题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为学生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思考,让他们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更好地去融入课堂。在传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大部分都是机械地进行记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或者高考,但是基于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去记忆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抛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应该紧紧地围绕着教材与教学重难点进行提问,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进行主动的思考。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鸦片战争最后中国战败,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国战败的原因都有什么,学生们在了解和学习了鸦片战争之后可以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这个问题答案需要学生综合的进行考虑,需要学生结合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梳理。
        4.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观点理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从课堂课本知识中无法帮助学生完全达到,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添加关于历史事件和重点话题探究的拓展活动。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巅峰期,教师通过这些围绕自身历史文化核心话题的理论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需要分析的史料,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历史文化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历史文化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和魅力,吸收历史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养料,从而促进自身的历史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例如,利用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包粽子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体会粽子的制作过程,同时借此机会为同学们讲述关于端午节和包粽子的由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进行改革与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开展历史学习和拓展,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颖.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新课程(下),2017(3):129.
[2]刘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