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罗会
[导读] 幼儿卫生学乃是一门通过研究3—6岁幼儿生理、心理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等内容,并以此内容为基础推动幼儿正常成长和发育的学科,其作为中职校幼教专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能够对学生学习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展开良好的指导,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人才,这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罗会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幼儿卫生学乃是一门通过研究3—6岁幼儿生理、心理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等内容,并以此内容为基础推动幼儿正常成长和发育的学科,其作为中职校幼教专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能够对学生学习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展开良好的指导,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人才,这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096-01

        幼师专业学生日后若是想要从事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其就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专业技能,而幼儿卫生学就是能够提升他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性课程。纵观当前的中职院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而言,其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还是不够科学的,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训练,这样将会促使已经就业的幼教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是会变得束手无策,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幼教学生综合发展的。为此,积极的探究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职校开展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
        为了进一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保证幼儿的身体与心理都能健康的发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校幼儿卫生学教师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有效的提升幼师学生的幼儿保健能力,这样才能幼儿茁壮成长带来积极帮助。此外,中职校幼儿卫生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还要积极的引入素质教育,通过不断增强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实际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中职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含义。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由偏重智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由只注重知识传授转向让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主动发展;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由过去只注重评价结果,以单纯用分数评价定论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向更注重评价过程,更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的质量水平。
        2.2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
        在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中,关于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学的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正式上课,教学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信息的单向度传递,要求学生在作业和考试时能复述出来。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和受制约的地位,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加上教育专业课的内容又十分陈旧乏味,所以许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很厌烦,课下不愿花时间学习有关幼教专业的内容,只是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把考试应付过去完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由以讲授为主导转变为倡导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通过调查、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学习。要注意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学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动手操作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自由
        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合格幼儿教师。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面、理论水平、认知水平、洞察力等方面能有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还要经常到幼儿园的教学第一线去,了解幼儿园的现状和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要,这样教学才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3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然而,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使用的幼儿卫生学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陈旧、空洞和缺乏实用性的。长久以来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教师教得乏味,学生也学得厌烦。这种教材往往把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少,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枯燥无味,可读性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初中的生物课程有太多的重复。新教材应突出科学方法,增加活动特别是探索性的活动,融入STSC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的内容。内容要丰富多彩,要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相联系,要包含有许多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和大量生动的事例,它们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研究,并努力去探索包含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的许多奥秘,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应对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例如,人体生理解剖和营养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理论性强,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讲述营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女生感兴趣的营养、美容、减肥等营养科学小知识。其次,对于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掌握还要会应用。如幼儿园的生活管理、清洁和消毒、传染病的预防、常用的护理技术、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处理常见意外伤害等技术。
        2.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幼儿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可运用儿童保健实训室、生化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等,用于学生上见习和实训课。也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去了解、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参观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布局和卫生管理措施,听幼儿园园长介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对幼儿常见病与传染病的管理,考察幼儿园幼儿卫生要求与做法,观察幼儿的课外活动和课上表现等。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中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幼儿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思想等方式来提升幼儿卫生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的幼师人才,以便为我国幼儿教育的的顺利开展增添巨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浅谈中职《幼儿卫生学》实践性教学.彭金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2]引入"行为导向法",优化《幼儿卫生学》.刘春音.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