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温青云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温青云
[导读]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具有新奇特点且学生未知的事物来创设与所讲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任课教师利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提问的方式把小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踊跃探究之中。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温青云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一小学  535399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具有新奇特点且学生未知的事物来创设与所讲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任课教师利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提问的方式把小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踊跃探究之中。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81-01

        引言
        新课改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科自身特征与学生生活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继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由此可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所学习的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其身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密切联系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我们数学教师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在熟知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着手进行,找寻到设置的问题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选取适宜班级学生的特点的数学问题,以此来保证所设置的数学问题情境与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必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得小学生能够在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一致的问题情境中去掌握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尽人意,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必然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意义上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正确的评价模式
        将设置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考试无法将学生的所有能力均体现出来,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对学生做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教师只有有效运用过程评价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有关的数学思维状态。过程评价方式主要指的是把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平时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参与程度与对数学重点内容的把握程度,从而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此类评价方式可以分析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有效,这是教师在着手数学教学时必须要考虑研究的项目。


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所讲的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演示实验是小学生极其喜欢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数学教师就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充分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通过演示实验为小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师在运用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验操作的手段为学生进行相关数学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细致认真地观察,大大避免了抽象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在理解方面所形成的障碍,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进而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设竞赛性问题情境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好胜心,热爱竞赛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设置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自主地学习。如讲解“平均数”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将大家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踢毽子比赛,学生的好胜心会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某学校的两个班级学生参与踢毽子比赛,两个班级各有5名学生参赛,甲班5名学生一分钟内踢毽子的数量分别是35、37、36、39、40;乙班5名学生一分钟内踢毽子的数量分别是34、38、37、42、32,那么哪一个班级获胜了呢?学生会计算出两个班级踢毽子的总数量。最后继续追问:每个班级学生踢毽子的平均数是多少?这样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将数学知识融入竞赛类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落实新课改理念。
        五、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最大动力。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个性化成长。教学实践应立足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趣味性问题情境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讲解“除法”内容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试商”知识的了解,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兔子妈妈与兔子宝宝在菜园中发现许多根萝卜,兔子妈妈数了数,对宝宝说:现在一共有80根萝卜,要使我们得到的萝卜数量相同,每个人可得到多少根萝卜?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答案。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提高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体现出数学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恒.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3)[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
[2]胡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应把握的若干关系问题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0(05):120.
[3]王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