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孙雷朋
[导读] 处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深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将教学简单地停留在知识转移的层面,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孙雷朋    安徽省萧县中学  235200
【摘要】处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深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将教学简单地停留在知识转移的层面,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78-01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勇于创新与创造。为此,身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课下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由于受到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种情况就使得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往往会以演示实验来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其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体验到实验的流程,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但由于其没有亲身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之中,这就使得其对于很多实验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当让其进行实际操作时就可能无法完成,而这就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大部分物理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浓郁,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其中许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兼顾学困生
        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导致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消极对待,不与教师积极互动,学习质量不高,教师的教学也缺乏有效性。特别是班级的学困生,原本就学习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群体逐渐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困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教师要让他们知道,存在错误是很难避免的,只要正确认识错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错误重复出现,很快提高成绩。


学困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与教师积极配合,按照教师的指导纠正错误,同时反思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随着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了积极学习意识,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观察兴趣
        观察是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前提,身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多留心,善于观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以及现象,通过探究以及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拓展个人思维的新视野。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平抛物体运动时,便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飞机投掷导弹的视频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定格飞机抛下三枚导弹的瞬间,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适当的物理问题,学生经过短暂的交流讨论以后,纷纷提出了飞机正在做什么运动?以及三枚导弹正在做什么运动?为什么三枚导弹不在同一直线上等物理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从而引出本章的教学重点。
        (三)优化实验教学策略,发动学生参与
        实验教学虽然是物理教学的组成部分,服务于物理教师中的知识传授,但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物理实验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单纯的去掌握那部分物理知识,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获得提升。而在如今的物理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其虽然也会进行实验教学,但其开展的实验教学是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为目的的,相应的其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会开展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演示性物理实验。这种实验方式虽然保证了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身操作的限制,就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受到了限制。且由于学生观察的被动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并不高。而在现在,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作出改变,发展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探究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
        例如,在教学“惯性和质量的关系”这一重点内容时,可以使用生活中身边常见的物品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验证书本上的规律,比如,笔者会选用同一材质,不同重量的玻璃球,然后在带领学生使用木板建立两个相同坡度的跑槽,让后组织学生分组多次进行实验观察,将两个小球放到同一“起跑线”,相同时间退下坡道,再观察那个小球跑的远,并记录多次实验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求,对最后实验所得到的的结果进行论证最后得到实验结论,这样比直接看书得到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当前的新课程背景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创设物理教学环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开放思维得到培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知识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洲,吴增伟.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0(S1):9.
[2]周凤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0 (08):43+45.
[3]冉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 (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