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修身,感以养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杨育海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素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技能与思想道德并从,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备受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思想道德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将这些知识体系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杨育海   浙江省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素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技能与思想道德并从,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备受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思想道德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将这些知识体系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77-01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情感教育。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速、深入地领悟这门课程的精神实质,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小学生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学校有效的开展一系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现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从而学生思想从根本上发生质的转变以及提高。并且也有效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才,也是有效的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小学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想,情感教育也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素质教育是当今形式之下素质教学的改革重点,以及国家对于教育界人才的需求重点。所以,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及情感教学,有效的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才可以有效的帮助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切实的帮助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也是人本身对外界事物所持有的态度,需要在本身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展,而情感的产生往往和社会性需要满足有一定的练习,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老师要切实的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积极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切实的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课堂气氛的渲染,和学生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更加准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以及途径,来改善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才情感教学当中,充分的发挥出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切实的完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于课堂充满兴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充分挖掘情感元素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少比较轻松,并且与小学生的想法一致,教学内容的性质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情感教育材料。在开始任何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准备过程中深入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并完善适合情感教育的知识点。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将情感教育与本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使学生能够以微妙的方式接受情感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二)创设教育情境
        教师需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创设科学的教育情境,发展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环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有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指导学生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和升华,刺激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积极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互动发展。或者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结合问题,创新道德与法治知识,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游戏、故事等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内收获书本之外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自身的认知,在针对一些是非问题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处于充分暴露的状态。以此为基础,教师通过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是非问题,使学生在面对是非问题时可以正确以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待。例如,教师在讲解“花钱的学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哪一个质量好”为主题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辩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辩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进口产品不一定就是好的,我国也有很多优质产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明确是非问题,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情感教育
        很多时候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影响非常大,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课件制作、教学情境导入、教学组织开展上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成绩。所以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工作也开展的非常好。因此教师可以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出发,抓住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来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和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增添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大但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回课堂的小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感受成功过程的艰辛,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突破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结语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可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宇.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63-164.
[2]郝明元.小组合作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J].学周刊,2021 (12):151-152.
[3]陈瑾.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审美化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1 (03):8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