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赵立民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赵立民
[导读] 小学是一个人正式接受教育的开端,他的优良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和思想。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将道德法治教育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教育的根本是为了是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也恰好说明了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将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做好,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从优化和改善小学课堂道德和

赵立民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林子头小学  134799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正式接受教育的开端,他的优良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会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和思想。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将道德法治教育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教育的根本是为了是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也恰好说明了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将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做好,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从优化和改善小学课堂道德和法治教学入手,可以从根本上加强社会道德和法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探讨当前小学法治与道德课堂的现状,分析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68-01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显著提高,而对于学生教育也成为了目前所该面临的难题。从目前的教育情况分析,对于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将道德法治课程作为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在小学的教育中,更应该注重道德法治课程的教育。而我国设置这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道德法律意识,使道德法治意识在小学时就印在学生脑海,规=规范自己行为和举止,初步掌握道德法治知识,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从而达到促进社会进步,形成良好、有序、文明的社会环境。但是,对于今天的小学道德法律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待完善。
        1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的原因
        1.1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据调查分析,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小学道德法治课堂中使用的主要教科书是《道德与法治》。其内容是当地的一些实际案例和社会状况,虽然说这本中有很多的实际案例,但是理论部分还是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因此,在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其内容与现实脱节,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使道德和法治教学更容易理解,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确的行为准则,老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的知识储备,能够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举出符合理论的案例,这样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的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1.2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我国对于教育得改革才刚刚开始,很多老师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一时间很转换过来,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或多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很难将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普及。特别是对于一些老教师而言,他们习惯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知识点,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很不乐观。这个问题在道德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更为明显,尽管有些老师会用个别实例,但解释的形式非常生硬,使学生很难理解道德和法律规则的内涵,很难与现实生活中运用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不仅达不到良好道德法治的教学效果,还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1.3没有良好课堂氛围,缺乏对学生有效指导
        环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而教室环境的质量可以用来评估教学的效果,有趣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表现有助于老师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良好的教学循环,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老师忽略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有些老师也尝试去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但由于他们使用方法过于传统单一,通常是简单的问答,而这种不仅不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这种互动的效果不好,而且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老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知识并不仅限于教科书。而道德和法治教科书的内容过于凝练和局限,因此,老师不仅需要认真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整合现实生活案例,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中的新闻事实,并在课堂上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使教学变得丰富多样,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早睡早起》课上,老师可以多讲一些实际案例。比如,某个孩子经常熬夜玩游戏,导致猝死。通过这样的悲剧来告诫学生,让学生应以为戒,从而达到使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的改革,传统老套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于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高效教学。因此,老师应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道德和法治的有利条件,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在教学内容上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并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的兴趣,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
        2.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和老师经历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并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上课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内容,并适当地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鼓励与赞美;在课后,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公共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学习道德法治兴趣不断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结束语
        总之,老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完善小学德育课程和法治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断进行优化,以提高小学道德课程和法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2]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