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教学策略粗谈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薛慧琼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都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很多的环节,课前预习就要其中之一,在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适当的预习任务供学生学习,要引导学生预习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薛慧琼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都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具有很多的环节,课前预习就要其中之一,在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适当的预习任务供学生学习,要引导学生预习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92-01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但是对初中数学来说,预习的弊端完全盖过了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预习易造成一知半解或造成学生进入毫无悬念的课堂;基于时间成本计算,预习性价比太低;预习易造成教材重组后学生思维产生障碍;预习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假象。
        一、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交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整个课堂当中,学生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投入到有效的学习当中。预习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难点,构建知识结构,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渐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而预习就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预习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重点,精简课堂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节省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做到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充分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二、明确具体可行的预习任务
        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或预习都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导向,都能自觉的约束自己按时完成预习任务。此时,我们教师布置预习任务顯得很重要,不能笼统的布置预习的任务,要把预习内容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向平时备课一样的对预习任务进行详细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性格特征、特长、弊端等,使设计的预习学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照顾到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赶不上的同学,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或收获;其次,设法使数学预习知识问题化,把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去自觉学习课程内容,或与同学商量,共同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去主动的请教老师和同学,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是课堂教学中集中解决或讨论的内容。再次,布置的预习任务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也不能太简单或不能过难,要求要切实可行,通过学生的努力,按时完成就好。



        三、重视课前预习检测,掌握课前预习方法
        (一)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检测
        教师可在学生课前自我预习之后,上课之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再一次的预习,这也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种检测。一是学生自我检测,或是通过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概念的方法来进行检测。在检测中所出现的简单问题,可由组内解决;出现的复杂问题,则提供小组讨论,形成小组预设问题,有待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或由教师解惑。
        (二)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检测
        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预习作业给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大的问题,就应自觉地去做课本上与当节课内容相应的作业,这些作业,难度不大,且紧扣当节课的知识点,可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演,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教师来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动全班同学根据预习时对概念的理解,一起思考和讨论问题,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让课堂讨论真正地为学生的求知解惑服务。
        四、进行及时的预习评价
        教师要想增强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性,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结果与预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评价与检查,利用赏识教育,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思考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从而导致预习的效果具有较大差异,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及时反馈结果,使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能够有效了解其预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在开展数学课堂活动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课堂质量,增强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这一课节时,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些相关题目,使学生能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处理这些数学问题,检验自身的预期成果,教师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预习活动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不单单是应用在数学中,而是要鼓励学生将预习发挥到学习任何学科中。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磊.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对知识体系构建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3.
[2]吴孝兵.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探索构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0-21.
[3]管甜甜.自主性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以“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为例[J].知识文库,2021(02):138+140.
[4]冯德英.探究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利弊[J].中国新通信,2021,23(02):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