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李晓丽
[导读] 小学语文作文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分值较高的版块。当今时代,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之一,教师要重视作文指导,并且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少一些套路式、机械式地描写,多一些创新的探究性的方法。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地提升语文写作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李晓丽    四川省仪陇县实验学校  四川  南充  637676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分值较高的版块。当今时代,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之一,教师要重视作文指导,并且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少一些套路式、机械式地描写,多一些创新的探究性的方法。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地提升语文写作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分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191-01

        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于知识的认知理解还不完善,为了使作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应当灵活采用分类指导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所有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当前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也开始使用分类指导教学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与影响,在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小学作文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学生仍然按照传统学习方法来展开作文写作。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分类时没有认清写作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了快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在课堂中采用传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缺失了课堂的主导权,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十分被动,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将作文写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无法写出具有创造性的优秀文章。其次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过度重视格式化,往往要求学生模仿描写一些优秀的作文,并且引导学生按照某一模板来展开写作,导致学生无法将个人观点和主观思维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学生的写作完全依靠想象导致内容浮夸不真实。
        二、作文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
        1、专题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由于知识积累不足,在写作的时候很难克服对应的恐惧心理。但是,在专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分类教学的训练指导。让小学生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成长,培养语感,增加写作的信心,提高对应的写作能力。这个时候,学生也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增加作文类型的掌握程度。例如: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在这里选取的是看图写作的专题训练,这个时候,教师会找到历年的小升初的真题,并汇集在一起,反复的训练。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合适的作文命题。紧接着,小学生需要在分类的基础上,提高指导教学要求,增强创新性,加大强化性。
        2、从学生兴趣出发
        小学生受到其年龄以及心智特征的影响,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由于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教师想要在作文教学当中获得理想效果,就必须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和前提。


作文分类指导是提高作文指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方法,而为了进一步凸显分类指导教学的功能,就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弥补传统作文指导中的缺陷,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分类指导更契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和积极反馈。
        唤起学生写作兴趣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其中以现代化教育工具为辅助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指导学生创作写景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用电教设备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写作产生浓厚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景色。在学生表述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描述,查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把学生脑海中的景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作文创作中,获得更为理想的创作效果。
        3、不断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兴趣为先导,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老师在进行分类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激发。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内容,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确保教学更富有乐趣。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对于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坐井观天》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文应用更加有趣的动画呈现出来,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完成了基础的教学任务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调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当青蛙离开井底之后,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然后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写一篇作文。把语言表达发展能力与作文写作完美结合,把文学积累与勤思妙用、自由表达、真情实感融合运用,多鼓励评语,消除学生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爱上作文会不会就不难了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对于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分类训练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小学生只有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写作训练之后,才能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经验,使得自身的写作能力及水平有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时,需结合小学语文所涉及的写作类型,分类开展不同专题的写作训练,才能增强小学生对各种作文类型的掌握程度。
        以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指导教学为例,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语文的记叙文大都是以写人、写事、写物为主,为了让小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写作的精髓及技巧,教师便可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鼓励小学生留心观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然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定期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学习写作的初始时期,也是培养写作素养的重要时期。每位语文老师都要把学生“爱上作文”兴趣培养与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更重要的是要把课堂阅读与作文的兴趣培养融入其中。这样的作文课堂氛围,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写作热情,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姗姗.分类寻章 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
[2]金盾.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