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导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王静
[导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需要逐步着手从知识的教学过渡到知识与素养提升共同教学,来实现对于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而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相对有效且简单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整理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基于此,对以思维导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王静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双龙街小学  642357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需要逐步着手从知识的教学过渡到知识与素养提升共同教学,来实现对于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而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相对有效且简单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整理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基于此,对以思维导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229-01

        引言
        思维导图是将相关知识以图像、颜色、符号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架构,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思路清晰化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自己认知与学习的工具,但是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接触到知识更多,信息量更大,教材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将信息与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让其学习思路清晰化,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信心与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就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对于问题主动思考与辨析。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通过对关键词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尤其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在阅读结束之后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文章梗概的情况。然而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它具有知识可视化的特征,能够将复杂的文章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明确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以思维导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尚未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便于实际课堂互动的开展。同时,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从而判断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对于预习安排同样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过程就变成了简单的“查阅生字、词”或“划分段落”。学生将预习作为一个个必须完成的单项任务,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合理科学的预习方法及预习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极为重要。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在学习第四单元中《示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生字词的查阅、通篇阅读与含义的阐述”,学生对其预习工作的开展,往往就是“知意”而不知“深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这项预习内容。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即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与作诗时的背景、当时的时代背景、尝试自行解释诗中的一些意象内容等,并将其罗列在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关系网络。
        (二)用在写作教学中
        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是能够突出重点,这一特点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写起来不发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详细描写,在写的时候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活跃的思维形成独特的表达。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传统节日”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以箭头的形式加以呈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选择材料时进行比较,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传统节日作为写作对象。
        (三)运用于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出题人意思。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在考试和做题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文章时具有自己的解题思维。例如,在讲到《颐和园》时,这篇文章总共有六个段落,文章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形式,第二段到第五段分别从长廊、佛香阁、万寿山等不同角度介绍了颐和园的壮阔景象,各个语段结构基本相似,因此教师在采用思维导图的讲课方式时,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给每个队伍分布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探索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和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来,采用多样的方式提升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教师顺利完成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玉会.“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 2019(36):64-65.
[2]康凌.论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J].试题与研究, 2019(25):77.
[3]李海瑞.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3):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