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5月   作者:陈芳梅
[导读]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保持思维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自我意识,才有助于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才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参与度,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以及分享的过程中丰富认知、积累经验,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全面提升学习动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陈芳梅  广西梧州岑溪市糯垌镇平炉小学  543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保持思维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自我意识,才有助于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才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参与度,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以及分享的过程中丰富认知、积累经验,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全面提升学习动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1)05-228-01

        合作学习是一种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落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习模式,强调小学生力量的凝结,全面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集思广益地解决实际问题。语文老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合作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暴露是普遍的,语文老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力的培养,防止出现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和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广泛的应用模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性。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但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与他人沟通的流畅度不够,又难以独立地思考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和他人合作交流。基于此,语文老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需要从内在动力着手,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消除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抗拒,产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语文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满足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当小组的合作整体呈现出良好的效果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当小组的合作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时则要及时“悬崖勒马”,将小组合作拉回到正常的“轨道”。清晰的目标是语文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的一大前提,六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仍处于成长阶段,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尚不成熟,倘若缺乏清晰的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比较随意,学习中缺乏清晰的侧重点,整个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严重的还会挫伤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给小组布置尽可能找出能够描写鲁迅先生某一方面特征的词句,感受文章语言的细腻程度,在明确的目标下实施合作学习。基于此,语文老师要通过合理且适度的目标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加强合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素质,加深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解,并将自己的合作素养展现在教学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不能只按部就班根据参考书中的资料进行教学,应该对合作学习有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理解与教学观念有着直接联系,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观念的体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才能推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与优秀教师交流的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困境,积累教学经验。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发展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只有教师不断加强合作素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三、进行有效激励,激发合作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受到学生兴趣和态度的影响。在情感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倘若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热情,就能更快地实现进步。第一,语文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整体,以整体为单位参与到竞争当中,通过趣味游戏、合理竞争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对知识探究以及积极的思维活动而言,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组织小组讨论,之后安排学生担任小老师,立足于教师的视角展开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在讨论“地震中了不起的父与子”时,学生们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竟然可以摸索出教师即将提出的重大问题:“在地震中,伟大的父亲是不是真的精神失常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结合文本,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四、安排合适的合作作业,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果教学时机不恰当,那么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合理看待合作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升思维品质。优秀的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在合适的教学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但是对大量的教师来说,提出比较巧妙的问题是不容易的,也是一项艰巨性任务。巧妙的合作问题能够让学生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还明白怎样进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干部轮流制》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还要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得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五、及时引导总结,拓展合作空间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会选择精炼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总结所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同时也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既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合作学习的小结同样如此,表面上看,很多合作学习热闹喧哗、轰轰烈烈,未到小结时便被教师打断,这样就会使具体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合作学习必须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同时为他们留有足够的总结时间,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合作学习的实际效能。
        例如,在教学六下口语交际“临别赠言”时,一位教师首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即将结束时,每个小组都需要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有小组作出如下总结:对于赠言来说,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同学、朋友,也可以是老师、学校,还可以是看门的大爷,校园内的花花草草……也有小组这样总结:赠言中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祝福,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鼓励,还可以是感激、希望等等。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应用得越发频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困境,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教师加强合作素养、优化教学环节、安排合适的合作作业、搭建学习支架等途径都有利于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安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48.
[2]徐文勇.浅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50.
[3]于琪.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3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