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仪 严佳燕
成都东软学院,本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今,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日渐普遍,贯穿于线上课程和线下教授。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通过高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必要性,浅谈课程思政,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力争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努力培育德智体发展的新时代的新青年。
关键词:教学理念 内容 方法 评价
一、课程思政的概述
1.1简述课程思政:
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探索的核心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立德”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角度出发,不能仅以“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思政主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使各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一知半解现象仍然存在
“课程思政”体系逐步完善,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在这个快节奏、高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价值观的层次。总书记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作为国家的栋梁,应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担起“强国担”;青年一代作为社会的希望,应该脚踏实地、立足本职;青年一代作为学校的明天,应该勤学善思,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念。
2.2 ‘两张皮’现象屡禁不止
专业课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这便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重视,具有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优势,但是少部分高校专业课老师因为内容繁多、课时较少,不得不“赶进度”,在不知觉过程中变成书本知识的“帮运工”,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任务,并“很完美”的将两者分离开,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熏陶。据调查,52%的教师传授知识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极大的削减了学生的求学积极性。
三、路径解析
3.1机制是保障
(1)学校练就360°徳育‘大熔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具有稳定性和导向性”,所以我们应该从校风抓起,融入德育理念,让德育之风弥漫于整个校园。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好心而没有好方法不足以为证,有好的政策却没有人执行也是一纸空白,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贯穿自上而下的策略。
教务处方面,应该明确规定和组织实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让所有老师都挑起“思政担”。政教处方面,应该落实德育工作,对先进班级、德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评选、表彰,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团委方面,应该深入班级和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执行方面,我们应该落实自下而上的主线,做到学生必须为,老师必需为,校领导亲身为。
(2)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窘境,专业课老师挑起‘思政担’,把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师,对学生而言,老师是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育德树人”的意识与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有教师理解并认同思政教育,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专业课老师粉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毫无关联的想法,消灭以专业课知识传教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观念,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同频共振,将德育悄无声息的贯穿于专业知识里,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融入课堂。严禁一味的灌输书本中的条例,而应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动有味的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形成思政思维;防止单一的教学方式,多举行集体性的活动或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平凡化”,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对思政课充满兴趣。
3.2意识是基础
1.把思政之‘魂’融入教育之‘根’
思政与教育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化的发展,对人们的各方面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必须更加重视学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将思政之‘魂’融入教育之‘根’的中坚环节就在于大学生的专业课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将思政内容传输给学生。
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道德教育对人才发展意义重大,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模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支撑。高校思政教育作为现行教育下的最后一棒,要重视德育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好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将‘德’这个概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中。
3.3方法是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然而思政并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需要各科教师将思政融入课堂,将思政课程转变成为课程思政。
专业课教师要做出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的进程,不硬塞内容给学生,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将德育元素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进行德育工作,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达到价值理念教学与知识教授同频共振。在活动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灵活点活动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例如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支教、课题项目研究、辩论赛等,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学习体验以及将所学知识具体运用到时间过程中,彰显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思政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例如‘青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社区,看到农村教育的新变化,在陪伴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看到国家对教育的改革。
3.4评价是关键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检验课程思政能否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重要途经。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通过期中期末笔试的形式来判断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反而导致部分学生钻空子的思想,认为平时上课并不重要,传统的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是应该倾听学生思想创新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建立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如从实践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课堂小测、小组自评、师生互评、翻转课堂以及问卷调查等方面建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大力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本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积极性,总之就是要将评价重心和关注点放在学生个体上,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实践思路过程、结果等,激发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有效的了解学生自身的不足、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亟待修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耿刘利 ,王琦,陈若旸.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第 2 期2018.10.09.01
[2]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03
作者简介
1.姓名:陈心仪 性别 女,出生年月2000.04.11, 民族 汉族, 研究方向 :学术教育 职称:学生
?2. 姓名:严佳燕 性别 女,出生年月2000.11.21,民族汉族,研究方向:学术教育 职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