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的新革命——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巴哈提古丽•乌热力
[导读] 本文主要根据创新实验课堂运用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
        巴哈提古丽·乌热力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     83400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创新实验课堂运用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总结出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实验中,主要在课堂的运用形式。
        关键词:科学课堂;小学科学;趣味性;正面形象
        对于小学科学来说,创新实验从本质上看,就是在现有小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区别与常见实验思维和意识的教学方式最为引导方向,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从而改善创新性实验的审计效果。
        一、创新实验课堂运用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而现阶段我国对于教育行业,提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其中相关文件和条例中明确的支出,想要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就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发展脚步,而在在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良好的全面发展,学校所有的教学方案以及相关的策略应用过程中,都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的推动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在实际课程发展过程中,小学的学科书本以及教材仅仅是多种教学资源的一种,虽然我国小学学科的书本以及相关教材在实际编写过程中,经过了多次本文修改,并且在大面积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全面推广。在实际教学推广过程中,我国历史悠久,占地面积十分辽阔,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地区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育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各个地区教育机构中的实验设备以及相关配套器材的实际运作情况,教学辅助性质的设备数量和规格等,此外还包括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各个地区也尽不相同,而此种地区的差异性,从根本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小学教学课堂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的教育和学科学习相比较,除了在课程实际安排过程中,不断进行计划优化,并且明确的提出了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育地位和目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定程度上都会忽视小学教学的趣味性,仅仅一味的追求数字成绩和文字评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于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热情[1]。因此只有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并且大胆的针对教学材料以及实验教学中,针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以崭新的教学姿态面对学生,进而达到利用精彩纷呈的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好奇心,尤其是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周边学生可以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喜欢做实验,进而延伸至喜欢接受科学实验相关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学科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形象。
        (三)增加小学学科正面形象
        小学的实验学科相比其他类型的学科来说,并不仅仅是名称的不同,而是本质上具有一定区别性,所以,教师更加应该利用教学环境的相关特点,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在进行课堂相关实验时,应该充分的结合当地教学氛围,以及生活所可以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并且积极引入课堂教学流程中,以此实现对小学实验教学教材方面以及教学方式选择方面的优化和创新。
        (四)强化学科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创新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实验学科的相关书籍转化为辅助的教材,并且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深化改革。而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综合教学内容,加快成长的相关进程,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深化改革和完善教材过程中的整体实验,从根本上增加小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2]。


        二、创新实验在课堂运用形式
        (一)方案设计实验创新
        根据小学实验课程教材的内容,物体处于加热状态以及冷却状态,对于物体主要结构体积影响的主要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一只手拿起铁环,另外一只手拿起连接铜球的手柄,两者进行相互贴合中,以此演示铜球可以有效的通过铁环。随后教师把铜球实验物体使用酒精灯加热大约5分钟左右,在进行两者贴合,以此演示加热后的铜球无法通过铁环。随后将铜球放进冰水中快速冷却,再将两者进行贴合,一旦铜球通过后,可以进行总结,铜球经过冷却之后可以顺利的通过铁环。最后得出相关理论,物体经过加热和冷却后,可以证明处热涨冷缩的化学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小木板结构中增加小钉,将小钉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刚好通过配套的垫圈。而两个小钉之间在常温环境下,垫圈可以顺利地通过两者之间的位置。随后教师把垫圈进行全面就加热,随后把加热后的垫圈再通过两钉之间的距离,此时垫圈以及无法顺利通过。随后,教师需要将垫圈进行冷却,重复以上实验,发现冷却后的垫圈重新可以顺利通过两钉之间的位置,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物体自身温度不同,所处的形态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此种实验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从实验流程中更改了整体设计流程,并且有效的解决了贫困地区由于无法配齐固体热胀冷缩装置,导致实验无法开展实验的相关问题[3]。
        (二)小学实验过程的创新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兴趣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的将生动形象的学科现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视野中,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小学实验课程编排,教师如果想要与学生探讨冷热空气在对流环境下的具体现象,就需要首先使用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中,并且分别将玻璃瓶放在热水区域和冷水区域,让水瓶充分的加热和冷却。随后在加热过后的水瓶中,放入已经点燃的蚊香,一旦瓶中的香气充满后,撤走蚊香立刻用专用的配套玻璃片进行密封。随后将冷却后的瓶子倒置放在加热后瓶子上部,最后教师抽走密封玻璃片,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烟气的流动方向,并且得到相关的实验结论:热量的气体会产生向上的力量,最终与冷空气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流现象。然而在实际空间的实验过程中,由于气体收集瓶内的相关气体较小,一旦开战此项实验后,气体会快速占据上半部分的气体集中空间内,致使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冷空气和热空气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上升现象和下降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此种问题,选择更改试验设备和仪器[4]。比如:在热空气和冷空气转化实验过程中,不使用气体收集瓶,而是选择蚊香与钟罩,并且在实际实验流程中,将点燃的蚊香移动至钟罩内部,并且利用蚊香自身的高度压住钟罩边缘,这样既可以保证其通风性,还可以保证蚊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熄灭。实验开始后,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蚊香烟雾的上升状态,一旦烟雾上升至钟罩的顶部时,则会从另外一端下降,等待至钟罩内部的空气加热一定程度之后,烟雾才会充满整个钟罩内部,而在此项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非常直接的观察到玻璃钟罩内部,冷空气和热空气实际上升以及下降的全部过程,最终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热气在自然环境中处于上升状态,而冷空气则处于下降状态。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创新教学过程中,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实验设备等相关方面的创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更多的是多方面的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于殿家. 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运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 000(008):P.56-56.
        [2]卜云鹏.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8):1-1.
        [3]蒋文华.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成功:中下, 2018(20):124-124.
        [4]叶小飞.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穿插运用[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 000(004):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